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三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3/6頁)

袁世凱腦子已經轉得快要飛起來,北地局勢已經不同了,大帥那裏恐怕還不曾有應對這種情況的預備……毅軍與遼南禁衛軍會合,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他要不要再冒一番奇險,為大帥探明白這北地內情?

一副畫面突然掠過他的腦海,康莊外那條通往口外的官道上,那劉大師兄,那滿天飛舞的八卦旗,還有那些曾經在禁衛軍當中服役的矯捷灰衣漢子……什麽東西似乎就在眼前,卻始終隔著一層,朦朦朧朧的,就是抓之不住!他只是隱約的有些感覺,這也許是又一場空前大功!能讓他一舉和李雲縱楚萬裏唐紹儀等人並列的大功!

他要不要,再回返直隸?

※※※

劉坤一死了。

這消息傳到兩江,傳到南方,同樣震得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所有有心於時局的人,包括南方督撫,第一反應,這就是徐一凡幹的。他終於開始動手砍朝廷的頂梁大柱!有的人憤懣不平,合肥閑居李鴻章在暗中幫助徐一凡去信各地督撫,請協餉保住朝鮮之後,這次卻馬上怒氣沖沖的給徐一凡寫信,得天下你就得就是了,天下人誰還看不出你的心思,現在已經優勢在握,你又何苦行此不仁之事?

湘淮兩軍,算是同氣連枝,有血緣上的關系。他李鴻章自許為曾文正公的門生長,對於湘軍老將離奇遇刺,再不做此表示,叫他李鴻章如何做人?

閑居上海的翁同龢——老頭子沒有回常州老家,反而住在上海租界,別人都對朝廷心灰意懶,他卻仍然在不斷和北京書信往來,通告南方情況。兩江士紳當初反對徐一凡都督江寧,未必背後沒有翁老頭子的身影。

翁老頭子更是反應激烈,自己出錢買了上海幾家洋報的版面,破口大罵徐一凡。如此心狠手辣之輩,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各地督撫,應認清楚徐一凡的真面目,同氣連枝,共同扶保朝廷,將徐一凡趕下台!

但是更多的人,卻是震懾。特別是已經選擇了在徐一凡這裏下注的地方實力派。反而心中贊許也說不定。雖然這事情名聲是不大好,可是要得天下,不幹些臟事兒怎麽可能?如此果斷的去掉朝廷一支柱,說不定他們還在心中暗贊徐一凡帝王氣象,豪傑手段呢。朝廷越弱,則徐一凡大業越可能成功,他們在徐一凡身上下的注越不會白費。要是徐一凡心慈手軟,他們當初就不會跳上徐一凡的船!朝廷贏了,他們這些人還能有個好?

除了幾個人在憤怒叫囂,南方輿論,竟然對這件事情有點寂然無聲。大家都在忐忑的看著兩江督署的反應。

而兩江督署裏頭,在得到消息之後,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震驚,一時竟然失聲。一天之後,徐一凡才召集心腹骨幹,齊集督署,商議這件事情。

李雲縱、楚萬裏、唐紹儀、盛宣懷、張佩綸等人,齊集一堂,除了現在還忙著殖產興業事業的詹天佑,這些起家班底,幾乎都到了督署簽押房裏頭。大家眼神,只是在站在那裏負手走來走去的徐一凡臉上轉動。大家夥兒神色都有些僵硬,心裏頭都在轉動著各自的心思。不時還互相對視一眼,眼神裏頭就是同樣的詢問:“這事兒是不是大帥布置你幹的?”

徐一凡卻是滿腹郁悶,莫名其妙就背了這個黑鍋!劉坤一死了倒也沒什麽,反正他徐一凡債多不愁,早就是亂臣賊子了。而且明顯這事情,也是震懾了一下天下人,也不見得壞到了哪裏去。可是他就是沒幹這事兒啊!

委屈倒也罷了,最要緊的是,他竟然一時理不出頭緒出來。到底是哪方面勢力幹了這件破事兒——劉坤一那點實力,一推就倒,只是看他什麽時候出手推罷了。犯得著去搞暗殺?大勢又不是靠暗殺來推動的……到底是哪幫王八蛋?這件事情發生,北地必然有一番大變,等於是將他穩住局勢,整合南方,獲得列強諒解之後,一舉北上推翻清廷的計劃完全打亂!

這事情說好處有好處,大家對朝廷的絕望更加深了一分。那些列強也就更加不能相信清廷還有穩住亞洲局勢的能力,到了後來,還是只有求到他的頭上。他和列強之間,尤其是英國,已經開始有所溝通,只是等著最後談判了。

說壞處就是北地局勢,一下脫離了他的掌握!萬一糜爛,他還要花費更大的氣力去收拾。最要緊的是,他連攪亂局勢的是哪只手,還弄不大清楚!

屋子裏頭的空氣越來越緊繃。徐一凡越走越是冒火,轉過頭來狠狠盯著自己一幹手下,他們也趕緊停了眼神的互相詢問,危然端坐。

徐一凡狠狠一拍桌子:“不是老子幹的!”

大家都不吭聲。

“杏蓀,北地情勢,慰亭去後,就是你在掌握。怎麽這麽大一件事情,之前一點消息都不給我?北地安插的那些人,幹什麽吃的?每個月幾萬兩的津貼,白塞給他們去嫖去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