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四十一章 談判(一)(第4/4頁)

如果可能,他寧願東亞大陸的一切平穩的在既有軌道上面運動,而他也可以到時候光榮退休。

可是不行啊……日不落帝國承擔著全球責任,全世界也都有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利益!世界上每個角落發生變故,都關切著日不落帝國或多或少的利益,更別說亞洲大陸現在還牽扯著英俄對抗的大賭局!東亞局勢變動得如此劇烈,不列顛豈能不加以應對!

英國在世界上承擔的責任太多,可以使用在太平洋方向的力量可以說非常少。現在重心完全在於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這個三角區域之內。這已經是索爾茲伯理首相第三次組閣,也就是在他的任上,英國的力量擴張到了極限,在歐洲進行著兩強海軍這樣大投資的建設,在非洲征服了肯尼亞、尼日利亞、烏幹達、羅德西亞,還在醞釀著一場將那些荷蘭裔布爾人清除幹凈的戰爭,在亞洲又征服了緬甸。甚至在國內,還壓服了愛爾蘭的自治要求!

中歐德國已經崛起,俄國也在亞洲蠢蠢欲動,大英帝國已經覺出了一點力不從心。在東亞這個地方保持穩定,維持住一支牽制俄國的力量就成為重中之重。要知道,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在熱火朝天的開工進行!等到西伯利亞大鐵路完工再進行布置,那就是晚啦。

這場甲午戰事,說真的,英國秉持的是一種幾乎完全局外中立的態度,誰打贏了都無所謂,扶植剩下的那個比較強的就可以了。強力壓服中日不要開戰,沒那個必要,也沒那個精力,也更好的讓兩個國家都有求於己。反正西伯利亞大鐵路開通還有幾年,來得及完成在遠東的布局。可是偏偏出現了最壞的結果,日本被打得殘廢,清帝國也一蹶不振,倒是一個叫做徐一凡的軍閥趁勢崛起!

東亞局勢一下就變得混亂不堪,在旁邊等著收拾局勢的大英帝國也一下呆住,這到底該扶植哪一頭牽制俄國才好哇!

或者說,扶植哪一頭能獲得的利益最大?

國內好像比他這位公使還要著急呢,徐一凡在清國的新年前向他表示了願意與大英帝國交涉合作的態度,轉報國內之後。這位不過才三十幾歲,一副牛津出身公子哥的首相特使就兼程趕來,想向他探探國內關於這件事情有什麽口風,這家夥居然就扯到了倫敦最近的天氣上面去————他何伯可是在遠東為帝國服務了四十年!難道這此交涉還要以這個公子哥為主導麽?

那個徐一凡,最遲明天就要抵達上海了,他卻現在還不知道帝國對如何處理東亞局勢的態度!想到這裏,何伯再也忍不住,放下手中白葡萄酒杯:“索爾茲伯理先生,您了解徐一凡這個人麽?”

帝國首相特使——沃特斯·K·索爾茲伯理訝異的放下酒杯,看著何伯:“我有什麽必要需要了解這位清國的先生?他只需要接受大英帝國對於東亞局勢的安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