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四十二章 談判(三)(第3/4頁)

————可是現在,光緒在他的位置上面還坐得穩穩當當的,因為他徐一凡的威脅存在,慈禧加倍的要借重光緒這面聖君的大旗。母子兩個心結瞧起來都少了不少,外人瞧來,還有一些同病相憐的溫情在裏頭,更不用說這對母子現在說不定打的就是還要借重白鬼子力量制約他徐一凡的主意,怎麽會利用拳民,來和西方列強對著幹呢?

可是偏偏現在,本該五年之後才出現的拳民之亂,已經成如火如荼之勢!難道因為他的出現,歷史改變到清廷走投無路之下,要借用拳民來對付他徐一凡麽?

說起這拳民力量,他也沒什麽好害怕的,東郊民巷幾十個洋鬼子衛隊,再加上一點業余客串的武裝人員,居然抵擋了幾十萬拳民圍攻上百天。哪怕是冷兵器對戰熱兵器,拳民稍有組織和戰鬥力,東郊民巷根本撐不過一個禮拜去。八國聯軍上陸,唯一對他們有效抵抗了一陣的,不是拳民,而是聶士成所部和北洋武備學堂的那些學兵。

現在聶士成已經是他小弟,北洋武備學堂的學兵被他搜羅得幹幹凈凈。在他苦心布局之下,直隸可戰之兵幾乎被他清除幹凈。在軍事上,他已經占據絕對優勢,所謂按而觀釁,以待時機,無非就是等待譚嗣同他們變法革新失敗,大清中樞將最後一條路走絕,就可以正式鼎革天下。

他大罵康有為,就沒安什麽好心,就是想幫這個又熱衷又沒節操,最後還無能的家夥上上位——其實沒康有為,譚嗣同本事比歷史上暴漲十倍也沒什麽好怕的。大清中樞,實在是腐化無能到了極處,而這幾百萬旗人的包袱,更是跳不過去的坎兒,除了將大清連根推倒,在體制內絕無半點能刷新改良成功的可能!

這一尺之水,只要時機一到,就可以一躍而過!

可是偏偏讓他料想不到的是,這注定要失敗的戊戌政變,不知道怎麽,就和香教拳民起事的庚子事變,牽扯到了一處!這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拳民一起,這些本來就因為和北地教民矛盾而聚集一起,甚而蓬勃壯大的勢力,必然會掀起針對列強勢力的舉動。徐一凡可不怕別人說他是漢奸,這個時候這樣的風潮,最是現在這個國度所不能承受的!如果拳民一起,還是按照歷史上那樣突然變得不受控制,出現了圍攻東郊民巷這種外交使團的舉動,掌握著現在這個世界所有規則的西方列強必然會起兵報復,維護他們在這個世界的威權。在歷史上,英國為了彌補膺懲大清,自己陸軍兵力不足的窘迫,甚至將歐洲的大敵德國,還有英國在遠東極力加以限制防範的俄國引了進來!

哪怕只是短短五年之後,英國就得扶植日本把深入東北的俄國勢力打回去,可在這維護白人威權的事情上面,他們白人之間那點齷齪事兒,就不值一提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麽血淋淋的,他徐一凡要對付洋鬼子,也得拉一派打一派,逆天到戰翻西方列強的聯合力量,穿越的時候給他一艘殲星艦還比較現實一點。

八國聯軍的歷史事件一旦發生,他徐一凡面臨的選擇就很現實了。他戰,還是不戰?如果不戰,他徐一凡是靠鼓起這個老大帝國的民族主義風潮而走到現在這個位置。對著八國聯軍只存自保之心,那他又和尋常自擁實力的督撫有什麽區別?

歷史上八國聯軍入侵,東南五省自保。其時東南數督當中,並不是沒有人想取大清而代之。可是大家夥兒互相看看,都是對著洋鬼子不敢對抗的慫包,誰也不像能順應天命的樣子。還不如在大清體制下湊合著過呢。他徐一凡到時候一旦選擇自保,好不容易拉上船的南方諸督,只怕就馬上離心。他徐一凡也不過尋常人耳,並不是這個末世的最好選擇。這等時代大潮的威望下一旦失去,再挽回來,不知道要等到時候!

戰,那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選擇。也是熱血一湧就能做出的決定。保住自己時代旗手的名望,哪怕戰得山窮水盡,只要大旗不倒,也終有問鼎天下的期望。

可是時代已經不是中國內部自己改朝換代的時候兒了,他奮起而戰,以他相對於列強的薄弱實力節節而戰。俄國深入東北,為了限制他們,那日本可能就借著這個機會從絕境當中復蘇,他甲午一戰苦心孤詣,就等於白打。這工業化浪潮的末班車,就在中國大地的一片混戰當中無可挽回的錯過。這民族的元氣,還不知道要傷損多少!

能不走到這一步,就要盡最大努力,不走到這個境地當中去!

事態有點失去掌握了啊……前路的變數,在不知不覺當中又增加了那麽多。這條路,哪怕已經看得到盡頭了,還是這樣千難萬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