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四十四章 談判(五)(第2/4頁)

要是他們是徐一凡,到了上海,停也不停就得馬上去拜會這位首相特使啊,誰知道隔了幾天,這些古怪洋人心裏頭的風朝哪裏刮?

可是他們終究不是徐一凡。

徐一凡始終也沒有下船。

※※※

“大帥還沒下船?”

上海關道衙門是上海各個衙門裏頭最為富麗堂皇的,這個差使有名的一分鐘進一個元寶,錢多到這種地步,也不管什麽官不修衙的舊例,幹脆把自己官署也修得富麗堂皇。一半中式一半西式,還有一個富麗堂皇大廳。

在高昌廟碼頭碰了徐一凡的釘子之後,這些官兒也沒回自己衙署,群集到這關道公署裏頭。能去迎接徐一凡的,都是準備上徐一凡這條大船的,最是關心徐一凡和英國人的談判結果。他們這些人既然出來當官兒,就不怕碰上司的釘子。他們是無所謂,可是大帥這個時候兒可不能二百五到給洋人釘子碰啊!

關道公署大廳裏頭,給這些官兒們設了宴,雖然水陸八珍畢集,可沒多少人有心思據案大嚼,關道的聽差不住的從高昌廟碼頭把消息傳過來。大家夥兒的臉色越來越是難看,徐一凡還真是將架子一直擺到了底!

坐在主桌的就是兩個本地道台,還有幾位南下的京城清貴,大家夥兒都面面相覷,上海關道隱隱為上海官場之首,又是地主,這個時候率先發話,跌足長嘆:“大帥氣節勁厲,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這個時候兒還是忍一步為先吧!大事關頭,大帥這樣是不是有點任性了?嗨……也是大帥身邊沒有幾個老成人在身邊提個醒兒,要是諸公能在大帥身邊,只怕就不是這個結果了吧!”

最後兩句話是沖著那幾位從北京城出來的人物說的,其中一個請辭之前還是戶部侍郎,到了上海對徐一凡這個團體不得其門而入,正是覺得空落落的時候兒,幾句暖心話的一說出來,幾個人都撚髯點頭,對徐一凡舉動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上海道台畢竟是局內人,這個時候也是滿臉憂色,沖著關道發問:“老哥,你和洋人是老打交道的,你瞧我們是不是在其中轉圜一下?做屬員的,不替上司彌補,咱們替誰彌補?不知道英國在上海的領事那位巴納德巴大人,腰子夠不夠硬,能不能在那位英國欽差大人面前說得上話?兄弟聽說那位巴大人,很有點貪財好貨的名聲,這個關頭,我們破上幾萬銀子,也要把這事兒彌縫過去……”

他話音未落,關道就大搖其頭:“老哥,這個事情還是看大帥的!談的是這樣的大事兒,不是幾萬銀子就能讓洋鬼子點頭的……這可是牽扯到這個國家的氣運誰屬!要兄弟我說句實誠話,看是不是能在大帥身邊的人下下功夫,我們說不上話,可是有人說得上話兒啊!今天晚上要是不行,最遲明天,也得勸動大帥去拜會洋鬼子欽差,要塞銀子,就得朝這些人塞,我們當屬員的,能盡的忠心,就在這個上頭!兄弟在這兒說句狂話,只要能說動大帥身邊的人進言,十萬銀子,兄弟一個人出了!”

幾句話說得坐在關道身邊的那幾位南下官兒們眼睛裏恨不得伸出一只手來。現在徐一凡氣運盛到了如此地步,他身邊的人只要肯動動嘴,就有這樣的好處!為什麽徐一凡身邊的人不是他們?

兩位道台眼神一碰,就要招呼聽差準備轎子,他們要親到碼頭,給徐一凡身邊的張佩綸遞帖子。還沒來得及起身,就看見一個聽差滿頭大漢的跑進這大廳內,看他那個急匆匆的樣子,滿廳官兒們都停下動作,只是看向他。那聽差看來是關道的心腹,誰也不瞧,只是急匆匆的走到關道身邊,附耳低聲說了兩句。

叮當一聲,關道手中銀調羹落地,他也臉色蒼白的站起來,跌足長嘆:“大帥派了一個戈什哈頭兒下船,到英租界給洋人欽差帶信了!大帥他盡管給我們下劄子不妨,罵咱們祖宗八代也成,怎麽鬧到給洋鬼子下劄子了!這不是開玩笑麽?”

滿廳的人都安靜下來,只是看著大驚失色的關道,滿廳一下寂然無聲!

※※※

英租界上海領事館。夜色低垂。

徐一凡到來的消息,在中國幾乎混成精了何伯公使自然知道。上海關道在何伯到來之後,第一時間就和他取得了聯系。儼然以徐一凡在上海的代理人自居。南方官場,對於徐一凡和英國的接觸如此熱衷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何伯絲毫不以為怪。在中國幾十年,特別是近些年,他越來越習慣於這個老大國度對於他們的仰視和巴結,越是風氣開通的地方,越是如此。就算滿清北地中樞,還有些死硬的老舊官員始終在他們這些列強外交人員擺出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他心裏也明白,在這倨傲背後,還是一種落後於時代的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