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第2/5頁)

文廷式不動聲色的站起來,笑道:“臣如何能知道老佛爺的心思?”

“老佛爺將這些王公大臣都罵了回去!一個尋死覓活不肯走的,老佛爺幹脆就問他,是不是真想死?朝廷正好省了一萬八千兩的親王俸祿!今天一早,朕去請安的時候,老佛爺還數落朕,既然將譚嗣同推了出來,就好好的用他,撐好他的腰!”

光緒臉色鐵青,忍不住又快步走了起來。文廷式也微微動容,疾道:“皇上,我們不是已經咬好了扣子,在老佛爺面前,不表露出一點對現在京華風雲有意見的意思麽?”

光緒抑制不住的雙手一揚:“朕沒有!朕只是恭謹的聽老佛爺的話,說回頭就下旨申飭那些不曉事的王公大臣……可是這日子要到什麽時候?以前雖然老佛爺掌舵,可大事情上面,朕還有三分決定的權力,現在可是半分都沒有!譚嗣同決定了什麽事情,補一份折子,承認也是它了,不承認也是它了……現在連老佛爺都轉了性,挺譚嗣同的腰把子!他們這兩兄弟,怎麽都有惑亂天下的本事?道希,你說他如此包攬把持,不顧一切,是不是就因為他背後靠山其實不是朕,是徐一凡?”

光緒這話就說得誅心到了極點,放在正常的君臣體制,哪個大臣被皇上疑到了這種田地,那還是趕緊上吊自殺比較好過一點。

文廷式聽道光緒按照他們商議了應對,這才籲了一口氣兒,微微笑道:“皇上,還請萬安,一切,還在掌控當中……”

“掌控當中?再這樣掌控下去,徐一凡都要進了北京城!”

“皇上……您可知太後為什麽支撐譚嗣同?正是因為譚嗣同和皇上搶了這主持大事的人君之權!在太後看來,最有可能危及到太後地位的,也只有皇上。外臣再怎麽樣,總有制衡的辦法。當初將東南大權盡付曾國藩,以分恭王爺權位,是這個套路,後來重用李鴻章於北洋,以牽制應對皇上,也是這個套路。現在用譚嗣同以應付徐一凡之咄咄逼人,他表現得越和皇上離心,老佛爺就對他越放心!皇上,您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文廷式師承翁同龢,一師一徒挑起帝黨大梁和後黨爭鬥那麽多年,說起辦實務,師徒倆都可稱廢柴,但是這陰微權力鬥爭心術,卻已經爐火純青!

光緒慢慢安靜下來,示意文廷式坐下,自己也坐在書案之後。下意識的拿起一本書,卻不翻看,只是仔細的聽著文廷式在那裏娓娓道來。

“此次皇上就是要對這兩個大敵一箭雙雕!幾個王公大臣被老佛爺罵出去,臣早就知道了……不瞞皇上,這幾個王公大臣都是臣花錢買來出頭的……這只是一個開頭,就在這兩日,京城十七個王爺,八旗上二十個參領,再加上此次變法失去權位的若幹大臣,就要再度一起叩闕,向老佛爺哭訴!這個風潮起來,不管成還是不成,總是足夠驚心動魄了吧?”

光緒先是臉色一變,有點興奮,接著又搖頭:“老佛爺在這個上頭心思靈醒,你不也是說了麽?老佛爺用譚嗣同,一則以禦徐一凡,一則以壓迫朕。只要老佛爺抱持這個宗旨,再加一倍人數,也是動不了譚嗣同……就算老佛爺拿下譚嗣同,也只是表明大局還在老佛爺掌握當中,什麽時候又輪得到朕?”

文廷式笑得雲淡風清,叠起兩根手指:“……後黨能如此的鬧,王公大臣能這樣鬧。譚嗣同一黨,有所反應也是正常的吧?若是譚嗣同麾下心腹,這個時候也上一奏折,要徹底變法刷新。這些舊人,敢攪動如此風潮,只因為老佛爺還掌握著真正最後決定之大權。為了杜絕此事再度發生,讓變法刷新大業不再有人掣肘。請老佛爺歸於承德避暑山莊榮養一段時日,不再對外朝之事發表任何意見,此折一上,又當如何?”

光緒猛的一拍桌案站起來:“老佛爺將忌譚嗣同,恨不欲其死!……只是從哪裏找一個譚嗣同心腹上此奏折?上折制度嚴密,冒名可冒不了!”

文廷式淡淡一笑:“臣夾袋裏面,還有個把這樣的人……”

“然後呢?”光緒已經緊張得臉色都發青了。文廷式正準備開口,光緒又示意他住口,親自下階走到門口,四下看看。按照他的吩咐,他和文廷式召對,門口十丈外不許有人。站得遠遠的太監看著光緒在門口張望,趕緊跪下。光緒擺擺手,又轉了回來,居然親手搬了一個錦凳過來,和文廷式坐得近近的,都快湊到了文廷式的臉上。

“此折一上,雙方隔閡已生。必然要聚集心腹議事。老佛爺是商量怎麽應對,譚嗣同則要查清楚真相,好明白回話,化解此事。上折子的人他們都找不到的時候,怎麽也有個三兩天醞釀商議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