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天下驚變:泰山封禪!(第2/3頁)

在他的周圍,那青與白的渦流,形成了奇詭到難以言喻的畫面。就像是繞著主星不斷旋轉的銀河,形成了洶湧的能量狂潮。又像是初生但卻完整的宇宙,青與白的能量便是陰與陽的兩極。天魂地魄,陰陽流轉,日起月落,乾坤聚景。

乾坤聚景的陣法,將這兩股強大的能量,不斷的積壓,積壓,猶如隨時都會噴發的火山。即便這個世間真的有神靈,在這一刻,只怕也會為之而驚懼。這是足以驚動天地的力量,一不小心,就足以讓整個龍虎山都為之掀翻。

而這種能量的凝聚和壓縮還在繼續……不斷的繼續……

正月二十二日的這一天,整個泰山一片熱鬧。

天子宋劭早早的,就已經帶著文武百官進駐泰山腳下,將要與他一同封禪泰山的,分別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昆山先生孔博,以及狀元閻冠玉。

昆山先生自不用說,他原本就是衍聖公孔家的後裔,家學淵博,世代傳承。

閻冠玉則是前一屆的狀元公,滿腹經綸,天下皆知。

對於自己能夠在這一次泰山封禪中,代表天下儒生祭聖,閻冠玉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即便是去年殿試前後,某個少年因為那驚才絕艷、震動天下的才氣而聲名不可一世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曾懷疑過這一點。

又或者說,對於那個不過是靠著填詞小道大出風頭的少年,他的心中是極其不屑的,在他心中,那個少年根本沒有與他競爭的資格。尤其是後來,那少年竟然為了一個女人,放棄遠大前程離開京城,他的心中更是充滿了鄙夷。

大丈夫當胸懷天下,為了一個女人淒淒切切,這證明了他的看法並沒有錯,那少年不過是一個不成器的雛兒,即便是做到了連中三元,成為了大周王朝最年輕的狀元郎,也不過就是仗著那一點運氣、以及跟他同一屆的考生無能罷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考中狀元,吃上鹿鳴苑的肉,喝上九龍杯的酒,可以說是天下學子最為榮耀的事,而代表天下儒生在泰山封禪中祭聖,更是榮耀中的榮耀。這一刻的閻冠玉,便站在了歷代狀元的最高點。

三千鐵騎,八百禦林,家家焚香設火,戶戶結彩鋪氈。天子離輦,登泰山,上天壇。千軍吆喝,萬馬奔騰,文臣武將屏息靜氣,漫山彩旗隨風招展。天子身穿大裘,內著袞服,頭戴旒冕,手持鎮圭,鼓樂齊鳴之後,群臣下拜,天子誦讀禱文,曰“承天效法”,請出天人三策之天策。

其後,大儒孔博入地壇,童子捧玉,舞姬撒花,大儒誦讀禱文,曰“厚土載德”,請出天人三策之地策。

這一刻,天現異象,文帝星宮赫然洞開,能看到巍巍文帝,高居於泰山之上,以泰山之高,如其椅凳,以天下之大,如其閑庭。而這個時候,狀元閻冠玉便帶著翰林、進士、學子等入聖廟,祭文帝。

同一時間,華夏那遼闊的土地上,萬萬千千的學子都親身感受到文帝的威儀,不約而同的,對著泰山的方向鞠躬下拜。

就是在此時,霹靂一聲巨響,有強大的魔氣,從北方刺破蒼穹,往文帝星轟然撞去。

無法形容天下學子們,這一刻的震撼,此時此刻,他們天人交感,精神仿佛與整個文帝金身連成了一片,以天之大,以地之廣,他們天人合一,瞰視大地。這是自儒道開創以來,每九年一次,屬於天下讀書人的盛會。這是他們至尊無上的榮譽,也是儒教高居於整個華夏諸子百家之上的證明,他們代表著春秋大義,他們代表著尊王攘夷。

而這一刻,他們卻無不為之而震撼。

此時,文帝星宮已經打開,天子、群儒、天下學子的共同祭聖,讓文帝星猶如烈日一般耀眼。

然而遠處那仿佛連天空都在撕裂的魔氣,猶如貫日的長虹,猶如傳說中大羿射落九日的神箭,在它所經過的方位,蒼天轟鳴,大地震動。

他們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這一刻的恐懼,那神秘而可怕的陰影,那仿佛讓半個大地都為之而陷入黑暗的力量,朝高居於星盤之上的文帝星狠狠摜去,天搖地動,萬物哀鳴,群儒驚懼,眾生惶惶。

手持著天人三策之人策的閻冠玉,整個人都在發顫,以往總是鎮定而又高傲的他,從未想過自己竟會如此的懼怕。身居泰山孔廟的他,手持人策的他,清楚的感應到那強大魔影的可怕,沒有人能夠抵擋它的襲擊,整個文帝星即將被它所摧毀。

這一瞬間,閻冠玉在顫抖,在害怕,說到底,他的高傲,他的強大,全都是建立在整個儒道的基礎上,如果文帝星崩潰,他又還能夠剩下什麽?有生以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小和無助,面對著那足以擊垮一切的陰影,他兩股戰栗,無法動彈,文帝星完了,儒道完了,整個大周王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