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第3/6頁)

這時便有悉悉索索的哭聲,一傳十、十傳百,如喪考妣似的,都哭得很傷心。皇帝在文華殿只是嘆氣搓手,不知如何是好。

「萬歲爺,亦只好學一學他們的樣子了。」

皇帝被懷恩提醒了,坐著軟轎到了周太後所住的清寧宮外,居中跪下,放聲大哭。

周太後非常生氣。「我還沒有死!他哭甚麼?」她說,「我不受挾制。」

周太後說到做到,管自己進入寢殿,而且命宮女將彩繡黃繐的大帷幕放了下來。這一下隱隱傳來的哭聲,倒是隔斷了;但六月裏的天氣,悶熱非凡,六、七個宮女輪流打扇,復又多布冰塊,方能止汗。

但皇帝鍥而不捨,由宮門外跪到帷幕之外,連聲喚「娘」,周太後只是不理。時已近午,宮女請示:在何處傳膳?周太後答說:「傳甚麼膳?氣都氣飽了!」

這一下,事情真成了僵局。皇帝只好先急召言語比較能為周太後見聽的萬貴妃來勸解,然後找了懷恩跟夏時來商量,如何打開這個僵局?

「依奴才看,只有各讓一步。」懷恩說道,「不合葬交代不過去;合葬呢,不妨有點區分。」

「怎麼叫有點區分?」

「三壙一隧。」

一帝兩後合葬,須建三壙。居中一壙由左右隧道相通,如果只有一隧,便只能通一壙。懷恩的意思是,慈懿皇太後雖葬左壙,但將相通的隧道堵塞,而留待周太後的右壙,則仍可相通。

「這個辦法好。」皇帝欣然同意,「不過,得有一個人跟太後去說。」

「那自然是萬貴妃了。」

於是派人將萬貴妃從周太後寢殿中找了來。皇帝親自將「三壙一隧」的辦法告訴了她,要她婉轉陳述,請周太後接納。

「如果太後不願意呢?」

「那,那只好另外再想辦法。」

「與其到時候另外想辦法,不如先想。」萬貴妃逕自作了決定,「懷恩,你趕快派人把重慶公主去接了來。」

重慶公主與皇帝同母,只有她敢在周太後面前辯理。懷恩即時派人去接,到得宮中,已是未正時分了。

「娘,你是跟誰生氣?」

「還不是你弟弟。」

「我只當娘跟自己生氣呢!」重慶公主笑道,「不是跟自己生氣,為甚麼不傳膳?」

周太後不作聲,重慶公主便吩咐傳膳,一面伺候周太後進食,一面將「三壙一隧」的辦法,用試探的語氣,說了出來。

「如果是這樣,要把左壙留給我。」

這是正副易位,比擇地另葬,更為悖禮。「娘!」重慶公主說,「您這不是跟弟弟生氣,是在跟弟弟為難。何苦?」

周太後又不作聲了,顯然的,意思有些活動了。重慶公主知道事情有把握了,但不宜操之過急,只悄悄地讓萬貴妃傳達信息,請皇帝不必著急。

看看日影偏西,是時候了。「娘。」重慶公主說道,「你就可憐可憐弟弟吧!文華門外跪了幾個時辰的人,已經有兩個中了暑。弟弟急得不知道怎麼辦。娘,你就鬆一句口吧!」

周太後嘆口氣:「好吧!隨便你們。」

「奉皇太後懿旨,」重慶公主走到殿前,高聲宣布,「慈懿皇太後葬禮,由皇帝照廷議辦理。」

懿旨輾轉傳到文華門外,歡聲雷動,姚夔領頭,山呼萬歲而退。但確已有人中暑,而且不治而死了。

※※※

「梁公公來了。」

「請,請!」萬安一疊連聲吩咐聽差,「快請。」

「梁公公」是指太監梁芳,萬貴妃宮中最得寵的總管。延入書齋,盛筵款待,所談的都是宮闈秘辛。

「萬貴妃最近脾氣很大。皇上畏之如虎,得替皇上想個法子。」

「這,」萬安不解所謂,「梁公公你說,要替皇上想甚麼法子?」

「當然是要讓皇上見了萬貴妃不再害怕。」

「那得讓萬貴妃把脾氣變好。」萬安問說,「萬貴妃的脾氣何以如此之大?」

「你問到節骨眼上來了。萬貴妃是狼虎之年,脾氣為甚麼這麼大,你細想一想就明白了。」

萬安想了一會,恍然大悟。「喔,」他說,「想來是皇上力不從心之故?」

「豈只力不從心,簡直就快使不上勁了。」

「怎麼成了這樣子了呢!」

萬安表面是驚詫的神色,其實暗暗欣喜,因為梁芳找對門路了。

「有人說,那玩意自己不能怕,越怕越糟,越糟越怕,雌老虎就是這麼養成功的。」

「說得是,只要有一回自己覺得不必怕,情形馬上就會不同。」萬安又問,「皇上在別的宮裏怎麼樣?」

「反正不會比對萬貴妃更糟。萬先生,你這些秘方很多,倒替皇上想個法子看。」

「是!皇上的事,不敢不盡忠竭力。」萬安緊急著問,「那些番僧威靈烜赫,莫非就毫不得力?」

「唉!別提那些番僧了,說得天花亂墜,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