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第3/8頁)

「萬歲爺大喜。」高諒跪了下去,將兩張乩詞高高舉起,「太子是託萬歲爺的鴻福。」

皇帝心想,太子剛生,四十八歲才接帝位,那是四十七年以後的事。換句話說,自己還能享祚四十七年,這年成化七年,前後總算,一共五十四年。

這樣轉著念頭,不由得想起前朝的帝皇,高壽的有梁武帝蕭衍與宋高宗趙構,梁武帝在位四十七年,但最後餓死在臺城,不足比擬,但宋高宗呢?

「高諒,宋高宗在位幾年?」

「建炎四年,改元紹興,又是三十二年,一共三十六年。」高諒屈著手指說,「又當了幾年太上皇。」

提到太上皇,皇帝想到都是退居「南內」的唐玄宗與先帝。宋高宗在德壽宮的日子亦不如意,不由得就說:「我不要當甚麼太上皇,在位五十四年,超邁前朝,也夠了。」

「請萬歲爺旨下,還問甚麼事不問?」

「行了。」

於是繼曉請乩仙退壇,隨即被引至皇帝面前,問了他許多話,最後說一聲:「你先退下,我有後命。」

後命便是授官。和尚做官,只能在「僧錄司」,一共只有八個人,職名是「善世」、「闡教」、「講經」、「覺義」,俱分左右。繼曉被授為左覺義,是從八品的小官。

繼曉不免失望,高諒安慰他說:「你不必介意。要爬起來很快的,只要你肯聽我的話。」

「我當然聽高公公的。不過,扶乩這玩意,最好不要搞了,太傷腦筋。那天虧得聽到小娃兒的哭聲,不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繼曉仍然不能釋懷,「番僧一封就是國師,我怎麼搞個芝麻綠豆官?」

「這有個原因,萬歲爺是怕萬貴妃不高興,所以先委屈你一點兒。你別急,不出一年,我包你也是國師。」

提到萬貴妃,繼曉又是一種想法。「我聽萬閣老說,皇上對她言聽計從。高公公,」他說,「你何不把我引見給萬貴妃?」

高諒沉吟了一會問道:「你會不會宣卷?」

「怎麼不會?那是我拿手好戲。」

「那好。」高諒欣然說道,「萬貴妃有一回跟我談起過,大概她也喜歡聽宣卷,你去預備起來,聽我的信。」

原來所謂宣卷,源於唐朝的「變文」,說唱佛教的故事,亦是弘揚佛法的一種手段。及至宋真宗迷信「天書」,崇奉道教,僧侶講唱變文,亦被禁止。但民間的善男信女,喜好此道,因而變相復活,稱為「寶卷」。演唱寶卷,即名之為「宣卷」。

於是繼曉在僧錄司訪問同道,找到幾個會宣卷的和尚,事先溫習純熟。約莫半個月以後,高諒來通知,萬貴妃願聽宣卷,而且指定要聽《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

「啊!」繼曉被提醒了,「今天七月初二,何不到中元來個蘭盆勝會?」

「蘭盆勝會」,便是「盂蘭盆會」,與目連救母有關。佛經中說:釋迦牟尼的高弟目犍連──簡稱目連,號稱神通第一。其母生餓鬼道中,有食物而無法到口。釋迦命作「盂蘭盆」,至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於盆中,供養十方佛,這一來,目連之母方能得食。目連因而建議:凡佛門弟子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於是後世皆於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會。

「你開玩笑了!」高諒說道,「蘭盆勝會,是為了供養無主孤魂,各方餓鬼。宮中哪裏來的餓鬼?」

想想也是,蘭盆勝會都設在市井鬧區,以便孤魂餓鬼,有所歸依。深宮禁苑,為孤魂餓鬼飄蕩不到,設蘭盆勝會,豈非笑話。

繼曉在光頭上拍了一巴掌。「我這個腦袋,怎麼回事?」他頗生警惕,「以後說話,真得當心。」

「對了,在宮中走錯不得一步路,說錯不得一句話!不然,馬上就會從雲端裏掉入地獄。」

※※※

宣卷之處在西苑五龍亭東北面臨太液池的「西天梵境」。依山建寺,共分三層,第一層是天王殿,第二層是大慈真如寶殿,壁上畫滿了龍神海蛇,又有三軸高一丈二尺的大畫,中間一軸畫的是二十多位菩薩,左右兩軸是文殊、普賢兩菩薩的變相,三頭六臂,頭上都長了三隻眼睛,居中兩臂合掌,另外四臂,或擎蓮花,或握金輪,或仗劍杵。裸身著虎皮裙,頸項間盤著兩條蛇,相向怒目而視。背後畫滿了奇奇怪怪的花紋,金碧錯雜,光怪陸離,把個繼曉看傻了眼。

再上一層供設觀音大士像,像前直置一張長案,上供香爐,三面五把椅子,是宣卷的座位。繼曉緊記著高諒的話,入殿站住腳,禮過了佛,聽候招呼。

「萬娘娘快來了。」高諒向東面一間精室努一努嘴,「在那裏面聽。」

「柏娘娘呢?」

「不會來的。」高諒放得極低的聲音,「有萬無柏,有柏無萬,你說話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