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2/2頁)

“嗯,我也這麽認為。”

明秀嘴裏咬著一根青草,看上去懶洋洋的。

那骨子裏的慵懶氣質,讓他怎麽看,都不像是一個正經的僧人。

楊守文看了他兩眼,搖搖頭,表示無可奈何。

你總不能讓一個從小奉道的家夥,真就能變成一個合格的僧人不是?更何況,明秀出家也是無奈,他骨子裏並不想做僧人,只是事到臨頭了,他也沒有別的選擇。

“睡了,警醒點。”

“廢話,我比你警醒的多。”

楊守文聞聽,微微一笑,把毯子往身上一裹,便閉上了眼睛。

夜風呼呼,曠野寂寥。

從遠方偶爾會傳來野獸的吼叫聲,顯得是那麽模糊,給人一種不是很真實的感受。

明天一早還要過玉門關,早點睡吧!

……

楊守文這一覺睡得很舒服。

清晨,他被明秀喚醒,就看到楊存忠和楊十六兩人已經起身。

篝火也熄滅了,繚繞著裊裊青煙。

楊守文坐起身來,伸了一個懶腰。

朝陽,正從天邊升起。

楊守文洗漱之後,吃了些早餐,然後四人便上馬,牽著駱駝向西行進。

那玉門關,始建於西漢武帝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11年左右興建。

秦漢以來,匈奴好戰,對中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漢初是,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占居了河西。並且,匈奴以河西為根基,屢屢寇邊漢境。雖漢天子采取了和親政策,以期能夠換來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是,卻依然無法阻止匈奴的貪婪。

漢武帝時,歷經文景之治,大漢王朝元氣恢復。

武帝命霍去病率部西征,擊潰匈奴右部,奪回了河西走廊,並把匈奴趕去了漠北。

之後,武帝下令修建玉門關,置於敦煌,也就是唐代的瓜州治下。

玉門關又稱作小方盤城,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

它坐落於一片戈壁中,關城為正方形,城墻高達三丈以上,約有十米左右。整個關城東西長八丈,南北寬八丈五,面積不是很大,共有兩門,分置於西、北兩面。

楊守文一行人抵達玉門關的時候,已經快到正午。

等待通關的商旅,排成了一條長龍,有條不紊的行進。

楊守文讓楊存忠和楊十六兩人排隊,他和明秀則策馬在一旁,舉目向四周眺望。

駝鈴悠悠,人喊馬嘶。

商隊絡繹不絕,一派繁榮景象。

這是大唐連同西域的重要通道,也顯示出了唐帝國無與倫比的恢宏氣泡。

那四方的小城堡,就如同一塊界碑,向世人宣示著,大唐國在這個時代的地位。

道路兩旁,有胡楊舞動。

遠遠的戈壁灘上,傳來悠揚的羌笛聲。

沼澤密布,溝壑縱橫。

長城蜿蜒,烽燧兀立。時值盛夏,玉門關旁的溪水潺潺,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那古城雄姿交相輝映。

見慣了江南小橋流水的明秀,不禁為眼前這景色所震撼。

而楊守文,更是心懷激蕩。

前世,他臥榻十余年,難以行走。

關於玉門關的了解,他更多是從那些遊記,亦或者一些影視節目中看到。而現在,他卻站在了玉門關前。內心裏,驟然生出無數感慨和雜念,忍不住輕聲誦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詩人王之渙所作《涼州詞》,在後世流傳頗廣。

楊守文見景生情,忍不住吟誦詩詞。

明秀,卻驀地回頭,看著楊守文,久久無語。

他也正準備賦詩一首,可楊守文這一首《涼州詞》作出後,他到了嘴邊的詩詞,又生生咽了回去。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明秀在口中反復吟唱幾句之後,突然間放聲大笑。

他縱聲歌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歌聲悲壯蒼涼,卻與這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這原本就是一個豪放的時代,一個無拘無束的時代。明秀的縱情高歌,非但沒有讓人產生反感,然而更生出同感。

一時間,玉門關前,歌聲不斷。

楊守文不禁目瞪口呆,看著明秀,片刻後旋即展顏而笑。

反正已經盜了那麽多首詩,也不少這一首吧。只是,可憐了王之渙……

想到這裏,他不禁輕輕搖頭,手上打著拍子,隨著明秀的歌聲,一遍遍吟唱起來。

就在這時,忽聽得有人高喊:“長老,好唱,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