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暗潮湧動(下)(第2/2頁)

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意味著趙氏將進入一個軟弱和動蕩的時期。

原本董安於覺得,趙鞅的那些來信,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意思,是要廢長立幼!不,應該是廢長立賢,以庶子趙無恤為世子。

董安於不迂腐,不打算學那些所謂的“正直之臣”向主君進諫,拿出像周幽王立伯服、晉獻公立奚齊之類的陳腐往事來勸說。

他堅信,在一個邦國、氏族中,不同的世代面臨不同的目標。渴望穩定性時立嫡長,渴望家族繼續發揚光大,並向外擴張時則需要擇賢。

趙無恤是賢麽?

董安於覺得是的。

從去歲那篇趙無恤參與著述,洋洋灑灑千余言的《止殉令》被趙鞅讓人抄了副本,派傳車送到晉陽開始。以及之後關於新絳麥粉、瓷器的傳聞,董安於心中理想的世子人選開始朝趙無恤慢慢傾斜。

這次南下,僅僅從山陽亭的那個亭長的言行就可以看出,成鄉在短短一年裏被打造成了一個水潑不進的銅簋。而趙無恤知人善任,法令極其嚴格,又善用人才,知兵,可以理財,重刑法,頗合自己心意。

董安於覺得,這將是自從趙宣子以來,趙氏最完美的一個家主人選。

然而今晚的突變之後,他心裏的天平,再次翻轉過來!

董安於對伯魯更熟悉些,知道這個素有孝悌名聲的長君子,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若是把趙氏交給他,他僅能守成就不錯了。

然而現在趙氏需要的,或許不是擴張和進取,而僅僅是穩定和求活。伯魯最重要的用處,是能利用姻親關系,維持趙韓同盟,並占據長子繼位的名義,讓邯鄲、樓、馬首等趙氏小宗暫時臣服。

所以,他才為趙無恤感到可惜。

“惜哉,時也?命也?”

走著走著,下宮偏殿越來越近了,就在董安於邊就要做出最終決斷的時候,原本遠遠看到儀仗,就人影散盡的大道上,卻突兀地出現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文雅的弱冠少年,穿著月牙白深衣,總發梳理整齊。

他站在登上偏殿必經之路的兩頭帶翼石獸邊上,側著身,頭微微偏起,手籠在袖中,仿佛在觀賞這兩頭神獸,又仿佛專門在這裏等待著什麽人。

“前方何人,見了晉陽大夫儀仗,還不速速讓開!”領頭的黑衣侍衛手放在劍柄上,他是鄭龍的親信,專程被派到北門迎接董安於,當此非常時刻,心情十分緊張。

少年聞聲後,終於轉過身來,只見火燎照映下,他的面容俊朗而文質,嘴唇上有淡淡的絨毛,眼神溫和而睿智。

他對黑衣說道:“我乃趙氏燕饗之客。”

“那也不能擋道!速速離去,否則……”黑衣侍衛絲毫沒有放松警惕,不管此人是喝醉了的賓客,還是亂竄的豎寺,都極具威脅。按照無恤君子和鄭司士囑咐的命令,所有沿途遇到的目擊者,都要統一關押起來,有異動者,甚至可以就地格殺!

那少年卻不急不緩,對著黑衣和豎寺身後的董安於就是一記長拜。

“小子張孟談,見過晉陽大夫。”

董安於見此子相貌堂堂,談吐優雅,面對黑衣侍衛已經出鞘一半的利劍,卻絲毫不懼,這種不急不緩的性情和他倒是十分相似。

若是平日,董安於定然要停下和他攀談一番,看能不能招攬到下宮做趙氏的賓客或家臣。然而今天,他只想盡快趕到偏殿,看一看與他亦師徒,亦朋友,亦君臣的趙鞅,對這個半路殺出的阻攔者,頗為不耐。

但他還是伸手阻止了黑衣侍衛,盡量讓自己語氣舒緩地說道:“張孟談?你是張侯、張老之後?”

“正是小子高祖、曾祖,小子竊聞晉陽大夫賢名已久,然未嘗得閑暇前往拜謁於前,如今竟能在此遇見,有兩句話想要請教董子。”

董安於與張孟談的父親,身為上軍“侯奄”的張氏家主也是多年同僚,要是沒記錯的話,應該還在一次燕飲上見過這少年,他勉強笑道:“原來是故人之子,然今夜主君還在等著我赴宴,有什麽話,日後再說罷。”

說完,董安於就要招呼眾人繼續往前。

但張孟談又哪能任他就這麽離開?

就在方才,張孟談還在氣氛依然熱鬧的燕饗上,和韓虎、趙廣德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卻被一個常在趙無恤身邊走動的豎人悄悄塞了一塊玉環,正是趙無恤貼身之物,以此為憑證,這位趙氏君子急喚謹慎的張孟談出殿會晤。

本來,在三位大夫離開燕饗時,張孟談已經覺察出事情不對,現在一看果然如此。他便借口更衣,離了正殿,在豎寬的引領下,找到了在台榭上看著璀璨星光,靜靜等候他的趙無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