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冷酷的平衡(第2/2頁)

……

大體意思是:

第一,從政治上講,武力營救是極不妥的,極容易引發和清朝的大規模沖突。

現在明清兩方處在一種類似“冷戰”的狀態上,雙方既敵對,又保持著一種維持現狀的默契。雖然經常是你擊落我一架偵察機、我打沉你一艘巡邏艇,但總限制在“沖突”級別,誰也不把事情搞大。陸軍因為有一道長江隔著,也沖突不起來。

陸上是清軍強,海上是明軍強。清陸軍雖然質量和裝備上比明軍略遜一籌,但由於兵力巨大,一直讓明朝心驚膽顫。要不是有一條耗資巨億的長江防線,真是連覺都睡不安穩(一戰後,大家都很迷信“防線”這種東西)。

說實話,南京就在清軍炮口底下,說轟就轟。清朝的旅順、威海、青島三大軍港也在明朝龐大艦隊的炮口底下,說拿下就拿下。

但是大家都不去動。

甚至搞笑的是,明朝皇帝的祖墳——十三陵,就攥在清朝的手心裏,清朝也不去挖。明朝每年還付給清朝一大筆錢,委托清朝代為保護修繕,搞得跟人質一樣。

也就是說,保持這種“平衡”,事關大明帝國的安全,事關明朝八千萬人民的生命。除非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必勝的把握,有把戰爭打到底、打贏的決心,否則任何打破這種平衡的嘗試,政治上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派一支突擊隊深入清朝政治中心——京津一帶,就在人家皇帝的睡榻邊上大打出手,炸鐵路(不然沒法讓火車停下),血洗列車(清兵押車千人,不殺到三位數打不贏),搞不好還把人家的格格弄掛了。

這樣一幹的話,雖不說立刻就會打破平衡,但有打破平衡的很大危險。

……

第二,就算從純軍事上講,成功的希望也極其渺茫。

就算潛艇能夠潛入渤海,只要陸上突擊隊那邊一開幹、一救走俘虜,清方就能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在他們逃往海邊的時間裏,清軍有充足的機會重新封鎖渤海海峽,來個甕中捉鱉。

清朝的兩個大軍港——旅順、威海,就在渤海海峽的一南一北。想關門的話,分分鐘搞定。

說封鎖好通過,那是平時狀態。到時候大批的驅逐艦在海峽遊弋,可能還有巡洋艦來鎮場子。

那時候再想潛出去,就真得有德國艇長的勇氣和技術了。

當然,明朝可以派戰列艦去把清艦驅散。但那樣就等於開戰了。

再說,京津一帶乃京師重地,是清朝頭等防衛的地方,附近廣駐重兵,公路四通八達,某處一旦出事,很快就能四面合圍,兇險之極。

這樣,為了救十二個潛艇兵,很可能還要再搭進去十二個潛艇兵、一艘潛艇、和一支突擊隊。

甚至可能還有一場戰爭。

……

一句話,只是為了幾個潛艇兵,不值。遠遠不值。

最後會議結果,否定了武力營救方案。

至於是否進行外交營救,怎麽救,呵呵,改日再議。

……

向小強被某人點名來開會,但到最後也沒說上一句話。而且他看那幾個文臣最後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的樣子,就知道所謂“外交營救”,多半也是不了了之。

換而言之,他再也見不到秋湫了。

向小強和其他人一起緩緩步出大樓。外面寒冷潮濕的空氣撲面而來,沁入衣衫。他不由得一串寒顫,整個心似乎也凍僵了。

周圍的官員們說笑著,仿佛忘記了剛才開會時的唇槍舌劍,又回到了一團和氣,拉拉扯扯,要互相請客去吃夜宵。

小強擡頭望著天上清晰的銀河,深吸一口氣,默默問自己:這就是我一心向往的明朝麽?

一聲痛徹心肺的長嘆,噴出長長的白霧。眼眶中漸漸滲出了淚水。

雙腿麻木了,東廠長長的階梯似乎下不到頭。

……

忽然,一只大手放在向小強肩上。

沒來由地,他認為是沈榮軒。

回頭一看,原來是昌平侯鄭恭寅。

“哦,侯爺。”

小強一驚,趕忙收拾心情,欠下身子,恭敬地道。

“小向啊。”

鄭侯爺笑眯眯地看著他,半晌也收了笑容,嘆了口氣。

“小向啊,有些餓了吧,呵呵,走,到我那兒去吃夜宵。”

……?!

向小強一愣,怎麽了這是?喂,這可是昌平侯啊!

“……順便再給你介紹個人。”

鄭侯爺笑吟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