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黑沉的大地(第2/4頁)

除兩個機槍手外,其余每人一只湯姆森沖鋒槍。沒配那種30發彈夾,配的是兩只50發彈鼓,和槍一起裝在自行車前大梁下的帆布大袋子裏。清軍的軍用自行車前大梁下一般都有一只郵遞員一樣的大帆布袋,騎車子的時候,彈藥、水壺、打氣筒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就裝在裏邊。現在正好裝沖鋒槍。

“啄木鳥”機槍,用油布包裹好,夾在一輛自行車的後架上。機槍手的車前袋不裝沖鋒槍,正好裝機槍彈藥。

向小強是上尉,其他兩個“軍官”是中尉。他們三人每人一只手提箱,一只裝著電台,另外兩只裝著炸藥、雷管、引爆器和其他裝備。

向小強拿到東廠給他們的炸藥後很是驚訝,因為他發現並不是他想象的那種一捆一捆的,而是一塊一塊像火柴盒那麽大的東西,沉甸甸的,包裝上印著:梨膏糖、雲片糕、核桃酥、花生酥、芝麻酥……

打開紙包,裏面不是什麽糖什麽酥,而是一種淺灰色的類似生面團,或油膩子的物質。

然後,向小強驚喜地發現,這是塑性炸藥。他只知道塑性炸藥第一次廣泛使用是在二戰期間。不過,那是“廣泛使用”,東廠是特務機關,早幾年裝備這種東西也很正常。

這種玩意兒像橡皮泥一樣,能隨意捏成各種形狀,塞到狹窄的空間中去。而且性能穩定,受熱、受撞擊都不會爆炸,只有插上雷管才能引爆,而且威力巨大,最適合炸鐵軌這種東西。

最有名的塑性炸藥要算後來的C4炸藥了,那東西性能不要太穩定,用槍打、扔在火裏燒都不會爆炸,只有用雷管。向小強不知道手頭的塑性炸藥有沒有那麽穩定,反正他知道坐在屁股底下、裝在車上顛來顛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實話,裝備有點多,總荷載很不輕。光毛瑟步槍就七斤半,湯姆森沖鋒槍將近十斤,“啄木鳥”二十四斤(好在只有一挺)。但基於他們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自行車,不是雙腿,二十多斤的重量就不算什麽了。

而且向小強給這次行動的定位還是一次突襲行動,不是長期的敵後遊擊,因此火力遠遠比靈活性重要得多。

另外根據情報,戰俘列車配有四挺機槍,兩挺水冷馬克沁重機槍,兩挺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就是那種蘇式轉盤機槍。四挺機槍一邊兩挺,幅射鐵道兩邊,火力可以說相當強大。

所以為了確保壓制住火車一側的兩挺機槍,向小強當時沒有挑選輕機槍,而是挑選了稍重一些、但火力驚人的“啄木鳥”通用機槍。所謂通用機槍,就是介於輕重機槍之間,配兩腳架就能當輕機槍,配三腳架就能當重機槍。這個時代還只有MG34(啄木鳥)一種,去年德軍剛剛裝備,可以說還是“概念槍”。

本來東廠給他推薦的是捷克式輕機槍的,就是抗戰片裏,動不動就大吼一聲,站起來端著掃射,然後就中彈犧牲的那種東西。毋庸置疑,捷克式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輕機槍,射擊相當精準,而且比啄木鳥輕一些。但它使用彈匣供彈,一次只有二十發,射速也慢,火力太弱了,根本壓不住列車上的火力。而且“啄木鳥”身為通用機槍才有12.1公斤,它一個輕機槍就9.6公斤,帶它真不如帶啄木鳥。

武器裝備分配完畢,向小強環視一圈小分隊成員,個個精神飽滿,臉上帶著興奮,呼著白氣,士氣高昂。

他很滿意,掏出指南針看看,確定了方向,心中想著:

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在哪裏,離津浦鐵路有多遠。這樣才能和後方聯系,請他們告訴我們如何與當地的地下組織聯系,取得幫助。

但現在周圍目力所及,只有農田,不知道最近的村落有多遠,在哪個方向。不過十來米外就有一條田間小道,南北走向的。先沿著它朝一個方向騎,應該不久就能見到村落。

想到此,他命令道:

“上那條小道,先向南走!”

一聲令下,全體推著自行車,深一腳淺一腳地推到那條田間小路上,跨上車子,向南騎去。

向小強騎在最前面。雖然有月光,不至於伸手不見五指,但看得還是很不清楚,要騎得很小心,不小心就會翻到田裏。正因為這樣,他才騎在第一個位置,給弟兄們做引領。

這種自行車是老式的28號大黑架子車,很高,向小強勉強能伸腿支住地面。

北方冬夜的空氣冰冷幹燥,吸進肺裏像灌了鉛一樣。四野寂靜,只有十輛自行車由於顛簸,偶爾發出的叮當聲。遠處是,茫茫黑夜,眼前只有自己呼出的白霧。

這種感覺很好,完全擺脫了江南冬天那種難受的濕冷,向小強吸著這種冰冷幹燥的空氣,有種回到了家鄉的感覺。

……

他們這一行人盡管配備了強大的火力,但隱蔽性卻很脆弱,炸藥、電台就在包裏,只要簡單的搜查一下,就會全部暴露。所以東廠為他們安排了最為嚇人的粘杆處身份,還配了齊全的粘杆處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