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帶著嶽母回南京(第3/4頁)

這些中下級軍官大都出身貧寒,當初都跟秀秀一樣,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但因為家裏窮,只能上軍校。這些中下級軍官們進入軍隊,就是期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擺脫家庭的貧窮,也成為人上人的。他們有強烈的上進心,渴望出頭機會。但是和平時期,軍官想升遷只能熬年頭,他們這種下級軍官熬到白發蒼蒼,不見得能升到中校,升到上校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至於將軍,那就是極少數人的奢望了。

但是這一次明清戰爭,雖然時間很短,卻造就了一大批火箭式的升遷軍官,第一個就是向小強,由上校升到中將,不但突破了校和將的門檻,還連升兩級。人民衛隊的軍官們,雖然被向小強壓著,不能方便地升遷,但很多人也都在戰鬥中得到了勛章。他們知道現在向小強升遷了,下面就該他們按軍功章升遷了。

至於人民衛隊以外的其他部隊,由此被提拔的中下級軍官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就在廣大的中下級軍官們剛看到巨大希望的時候,機會大門又關上了。明清兩邊很默契地停火,而且根據前幾次明清戰爭的經驗來看,這一停火可能就是很多年,自己年輕時候不見得能再趕上一次了。

向小強跟他們很是聊了一些這方面,心裏很是竊喜。有那麽一批渴望出頭、渴望機會的基層軍官,他統一全國的“狂想”,才會變成理想。

……

幾個人在湖上玩了一天,直到天色擦黑才搖回同裏鎮。

在同裏湖上,靠近鎮口一二百米,他們驚異地發現,入鎮河道口的橋上,蹲著一個穿西裝、戴禮帽的人,旁邊還有幾個小孩在看他。

葉子羽一下把船打住,漂在湖面,幾個人遠遠的眺望那個人。胡炯抓起船裏的布袋,把沖鋒槍抓在手裏,讓向小強和秀秀蹲低身子,讓葉子羽也蹲下。幾個有槍的人都把盒子槍抓在手裏。

天比較黑,不太能觀察的清那人是幹什麽的。最壞的可能就是殺手。如果是北清的,不可能這麽大膽,也不偽裝一下,就這麽西裝革履的站在這等。有可能是來自大明內部、向小強的某個敵人。

鄭恭寅?向小強搖搖頭,他不會這麽大的膽子。沈榮軒?……有可能。自從自己接了女皇詔書之後,他就很沉默,絲毫沒想鄭恭寅那樣積極搞自己,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其實作為首輔大臣,第一個反對的就該是他。而且他手裏有東廠,做掉個人很方便。

但是,貌似他那麽老謀深算的人,不會用這麽笨的辦法吧?

突然,橋上那個人發現了這條船,伸著脖子望了一會兒,突然從欄杆下抄起一件東西。船上幾個人大叫一聲,一起趴低。

橋上一道強光閃過,升起一陣白煙。

原來那是個記者……

而且他走運了,拍到了向小強和“琉球公主”驚慌失措、差點鉆到船底去的一幕。

小船搖回品賢書院,照例又是被人圍觀了一路,這次還有兩個記者,拿著相機不停拍照。

這倆記者應該是得到消息,從蘇州就近趕過來的。既然今天來了兩個記者,那明天後天就會有更多的記者風聞而來。

向小強本來還打算晚上回請嶽母,請大家到鎮上的酒樓擺一桌,然後晚上再撐著船去看社戲呢,現在有記者在,肯定玩不自在了。看來要盡快回去了。

向小強和秀秀商量了一下,決定請嶽母一起回南京,就在南京奉養了,至於這邊的書院,停掉就是。子羽也一起到南京,向小強可以很容易給他找個職務做,總好過在小鎮上幫著教書。

晚上在家吃飯的時候,向小強和秀秀並沒直接說請母親跟我們回南京養老,而只是說請她到南京參加女兒的婚禮。尚小君很是猶豫了一會兒。

向小強知道她怕到了南京,可能會見到尚王,或者是首輔大臣夫人。但是向小強向她保證,因為“向氏弊案”剛過,即使辦婚禮也會是比較簡樸,不會請很多人,暗示她放心,當年那兩個人肯定不會來的。

尚小君思量良久,也的確想親眼看著女兒出嫁,便點頭同意了。

向小強和秀秀相視而笑。書院開學得到二月底,嶽母肯定不能婚禮完了就走,至少要在南京住一陣子。尚小君過了半輩子清貧日子,這期間讓她好好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享受一下女兒女婿在身邊的生活,再跟她慢慢說,八成能成。

第二天,同裏鎮果然來了大批的記者。

《向司令微服下鄉》、《向司令拜見嶽母大人》、《向嶽母智鬥潑婦》、《向司令攜美遊湖》,這些都是大有寫頭的東西。一時間,鎮上僅有的一家客店住的滿滿的,還有不少記者掏錢,借住在鎮民的家裏。品賢書院的對面、左右這幾家房子最火,很是住了不少記者,大家都擠在窗邊,各自架著照相機,對準尚小君家的窗戶,一有人出現就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