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外臣VS外戚(第2/4頁)

“部長先生,”王鶴翔手裏拿著Ju-87A四號機的測試數據,望著遠處那架斯圖卡在跑道著陸滑行,皺著眉頭道,“我冒昧的說一句,你們的斯圖卡從數據上看,感覺並不比我們的魚鷹更強。就拿速度來說,我們的魚鷹最大時速315公裏,你們這種只有310公裏。還有,我們的載彈量有450公斤,你們這種只有250公斤。……我看不出優越性在哪兒。說真的,我有點失望。”

向小強在旁邊不停點著頭,嘴裏說著他最熟練的一句德語:

“Ja……Ja……”

翻譯用德語向其他人說了一遍後,緊挨著戈林旁邊的容克斯公司總設計師忍不住道:

“先生,但是我們的整體設計更優秀,性能也更優秀。我們的斯圖卡載彈量是只有250公斤,但如果減去一名乘員的話,載彈量就能達到500公斤!而據我所知,你們的魚鷹,即使減去一個人,最大載彈量也相差無幾。而且,不知您注意到了沒有,我們的斯圖卡比你們的魚鷹投彈更準,或者說,準得多。

“你們的魚鷹向下俯沖速度太快了,從開始俯沖到投彈的時間太短,投彈手沒有多少時間來瞄準。你們的機翼設計不夠好,面積太小,形狀不佳,還有整體的機身形狀,都導致了俯沖過程中難以控制速度……先生,我們討論的是轟炸機,而不是戰鬥機,第一位的不是速度,而是投彈效果。就算最大時速快上5公裏,也一樣逃不脫戰鬥機的追獵。但是準確性提高一倍,戰果就會擴大一倍,或者說,每次需要出動的架次就要少一半。”

戈林注視著總設計師,表情很滿意。他又望著王鶴翔和向小強,分外得意。

王鶴翔不緊不慢地笑道:

“我們魚鷹的性能數據,都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實戰總結出來的,非常可靠。而你們的斯圖卡,現在畢竟還只有幾架樣機,各種數據的偶然性太大,要說性能如何超過我們,那是不負責的。而且,操縱這機架飛機的,都是最頂尖的試飛員,他們得出的數據、比如投彈數據,肯定都是最佳的。如果換成我們陸航的普通飛行員,能不能比魚鷹更準,那還很難說……”

雖然雙方專業人員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甚至頗有幾分火藥味,但向小強和戈林都笑眯眯地,一點也不以為意。他們都知道,“褒貶是買主,喝彩是閑人”,只有真正的買主才會拼命挑毛病。這個道理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

下午,他們又來到了勃蘭登堡某團駐地。在靶場上,向小強趴在幾挺MG34後邊,親手打了幾百發子彈。然後,毛瑟公司的設計師給他演示了整槍的拆裝,講解了構造,還有使用性能。這次不用王鶴翔出馬,向小強自己就接連指出了幾條嚴重的缺點:成本太高、構造太復雜、生產速度太慢、在惡劣環境下可靠性不強。

毛瑟公司的人員心裏頭早就氣得七竅生煙了:大明做的也太不地道,沒經過毛瑟公司的允許,沒付給毛瑟公司一分錢,更沒經過德國政府允許,就在國內把他們的傑作給大規模“山寨”了,你對我們機槍優缺點當然清楚了!

但是他們已經得到了警告:現在跟大明合作最重要,不得提起任何可能導致不愉快的話題。明軍仿冒MG34的事情,必須被忘掉……

所以,毛瑟公司的人表面上仍得笑吟吟地,耐著性子解釋:這種機槍雖然有點小小不足,是優點還是遠超過缺點的……

最後,向小強頤氣指使地說:

“嗯,你們這種槍優點固然大,但缺點也不容忽視。設計的好是好,但不利於大規模生產。這也是你們德國人的老毛病了。記住,我們要的是戰爭武器,不是藝術品。假如我們真的引進MG34的話,我希望能得到貴公司的後續研發、升級服務,最好能盡快弄出一種升級版本,一種能克服這些缺點的版本。我建議你們不要老想著用切削零件,可以盡量用沖壓零件。”

……唉,要是因為俺這只小蝴蝶扇了翅膀,MG42能提早幾年出來就好了……

……

4月7日上午,向小強代表團又乘火車向西行進,晚上抵達了德國西部,位於魯爾區的艾森市,克虜伯帝國的大本營所在地。

在那裏,他們受到了克虜伯父子的熱情款待。小克虜伯的父親——克虜伯現任掌門人古斯塔夫·克虜伯說,他為自己的兒子能有向將軍這樣一位朋友而自豪。

第二天,4月8號,向小強一行人參觀了克虜伯的幾家工廠,雖然是走馬觀花,但向小強仍然被傳說中的魯爾工業區的氣勢震撼了。

林立的煙囪和高爐,交織如蛛網般的鐵路廣泛地伸往工廠區內,四通八達。一列列火車噴著蒸汽,拉著一車車煤炭,還有一節節平板車,上面捆著各種大型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