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萬輛坦克(第3/4頁)

向小強覺得這顯得比後世大方多了。後世朋友在一起,最多每人發一支煙,怎比得了這種煙聽,直接放在這裏,好像角落的飲水機似的。

其實這也跟不同時期的民族心態有關。真實歷史上,中國在抗戰前很流行這種開放、大方的罐裝香煙。那個時候,國家結束軍閥割據、完成統一,西邊的小規模內戰也可指日平息,各方面正在走上軌道,政治、農業、經濟、教育……各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整個中國充滿希望,人們都覺得最遭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也許十年、二十年、一代人之後,中國會發展成一個比之前五千年都要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式國家。

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從漫長的封建王朝進入到資產階級民主社會,都要經歷一個過程的。這是一個學習走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堅持學步,一定能走得和其他人一樣好。中國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一段和平的時間裏學走路。

但是日本人來了,把這一切都打斷了。中國進入了漫長的抗戰,一切好的機會都被粉碎了。中國開始倒退,進入了漫長的黑暗。

……這一切都是拜日本人所賜。

當然,抗戰期間,物資嚴重匱乏,不要說罐裝香煙沒有了,就是各人懷裏的一兩根紙煙,也都藏著掖著,舍不得拿出來給別人抽。抗戰後也就沒再出現過這種罐裝香煙。那種開放、大方的國民心態也一去不復返了。

向小強盯著桌上的這一罐香煙,一時感慨萬千。……不能讓罐裝香煙再次消失。他對自己說道。

……

宋如海回來了,貼著向小強耳邊說道:

“接通了,總理要和你親自說。”

向小強點點頭,起身告罪一聲,說去見個人,離開了酒店會議室。德方的人都愕然地擡頭看著他。

向小強來到電話間,宋如海拿起話筒,用德語說道:

“總理先生,向將軍現在就在我身邊,您現在能親自跟他談了。從現在開始,我是你們的翻譯。”

向小強跟宋如海微微一笑,說道:

“總理先生,下午好。”

……

向小強在電話裏把跟戈林算的那筆帳,又跟希特勒算了一遍。希特勒沉默了好一會兒。

向小強暗自竊喜:用數字說話,總是有最強的說服力。5000架戰鬥機、10000輛坦克,不管誰聽了都會血脈勃漲一下。

希特勒突然說道:

“一發炮彈能擊毀一輛坦克,不代表一發炮彈就價值一輛坦克。同樣,你們的三艘老軍艦能幫我們省一億馬克,不代表你們的三艘老軍艦就值一億馬克。先生,希望您還記得這個簡單道理。”

向小強一怔,頓時啞口無言。他臉上熱熱的,慶幸這是電話,沒讓希特勒看到。

……看來,自己偷換概念的技倆,希特勒一眼就看出來了。

希特勒沉默了一會兒,很幹脆地說道:

“我向大明派300名飛行員,100名裝甲軍官,外加5000名陸軍軍官。還有,古德裏安不能給你們。古德裏安是我們德國裝甲兵的靈魂,沒有他,我們這個嶄新的裝甲兵就不可能再發展。”

“總理先生,”向小強聽完翻譯,沒理會宋如海使的眼色,大聲說道,“那你們還是付黃金吧!我們拿著這些黃金自己訓練軍隊!”

宋如海氣急敗壞,但向小強用嚴厲的眼神命令他翻譯。宋如海氣得搖搖頭,還是翻譯了過去。

希特勒又沉默了片刻,提議道:

“將軍先生,我們可以折中一下。我給你們500名飛行員,200名裝甲軍官,外加8000名陸軍軍官。為了彌補我們的裝甲兵損失,你們給我們閃電系列坦克的全套圖紙。”

向小強一愣,沒想到希特勒居然開口要大明的坦克技術。在他一貫的印象中,德國的坦克總是領先的。但現在仔細想一下,德國的坦克設計現在正在蹣跚學步,大明的閃電1-3,確實要比德國的PZ1-3好得多。無論是從火力、裝甲、還是機動性上。

向小強明白機會來了,他腦子一轉,脫口而出:

“不行,總理先生,我們的閃電坦克比你們的PZ好出太多,比英法的中型坦克也一點不差!坦克不比軍艦,一旦出讓給你們,勢必改變歐洲大陸的陸軍態勢,英國、法國、跟好幾個國家都會感覺不安全!我們大明得罪的國家太多了,我們不能這麽幹。”

“先生,我提醒您想一想,”希特勒咆哮起來,“我們出讓給你們比這多十倍的技術的時候,我們可沒對你們說你現在說的話!”

向小強反唇相譏:

“總理先生,你們出讓給我們技術,得罪哪個國家了嗎?讓哪個國家感到不安全了嗎?……您可別說北清,北清你們不但得罪了,還徹底斷交了的。但那是另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