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統一之夢(第2/3頁)

張照先靠在沙發裏沉思著,半晌說道:

“挺之,這個想法跟陛下說過沒有?”

“說過。”

“陛下什麽反應?”

“陛下……咳咳,”向小強考慮了幾秒鐘,決定還是把朱佑榕賣出去,“陛下……呃,哭了。”

張照先和唐雲生面面相覷。

“……陛下哭了?……是因為……”

向小強嘆了口氣,低聲說道:

“因為激動。陛下也想在她在位的時候,看到收復失地。……這也是為什麽陛下要來觀摩演習的原因。”

張照先沉思著,點了點頭。

唐雲生看張照先沒說話,便問道:

“挺之,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啊……你不是有這個想法嗎?那你覺得你這個想法……大概能在多長時間內付諸施行。”

“對清作戰嗎?”

“對。”

向小強考慮了一下。其實他也無需考慮,因為這個問題他已經想了無數遍了。現在做沉思狀,完全就是表示很鄭重,不是順嘴說出來的。

“一到兩年內發動進攻,”他說道,“三到五年之內結束戰爭。”

張照先和唐雲生又是相互看看,沒有任何表情。唐雲生又問道:

“你說的‘結束戰爭’,是指……?”

向小強用手在茶幾上比劃著:

“學生鬥膽設想,結束戰爭可能有兩種大的可能性……其一是:我軍一部從長江防線向北進攻,另一支軍隊從山東登陸,從那裏南下,兩支力量形成鉗形攻勢,對之間的清軍形成戰略合圍,然後快速分割、擊潰、消滅之。然後繼續向北進攻。這樣,比較理想的結果是,最終戰線穩定在黃河——秦嶺一線。這樣,等於在我們這一代,收復了半數失地。

“以前東面,我們的依托是長江,現在變成了黃河。以前西面,我們的依托是大巴山,現在成了秦嶺。東面,我們占據了北方最富庶、產量最多的一塊地方;西面,我們占據了更高大、更險要的天險——秦嶺。之前我們的四川盆地還不能作為戰略後方,現在邊界前北移到了秦嶺,四川盆地天府之國,正式成為富饒的戰略大後方。而且秦嶺以北的關中之地,陜西、陜西,正式向我們敞開了門戶。如果我們這一代注定無法收復全境,那麽我們可以為下一代打造一個理想的戰略態勢。

“當然,另一種可能就是,就在這場戰爭消滅清虜,收復全境。這種可能性比較樂觀,學生還不太敢想。”

……

張照先和唐雲生靜靜地聽著,沉思著。他倆時不時地對視一眼,又看向小強一眼。

從向小強的這段話中,兩位元帥聽出,眼前這個年輕人很現實,並不是那種豪氣萬丈、眼高手低的人。張照先原本聽向小強說收復江北失地,還以為他打算收復全境呢。現在看來,他的計劃,不過是打下北邊幾百公裏的地方就收手。假如清軍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不堪一戰,空中優勢真的那麽包治百病,那……倒也不是不現實。

張照先這次親口問道:

“挺之,你為什麽覺得一到兩年內發動戰爭是比較好的?”

向小強說道:

“明公,學生是這樣想的,目前我們剛打完一場明清之戰,有著大量部隊都上過前線、見過血,而且全國都還沒有解除戰時經濟體制,我們和清虜還處在一定的軍備競賽中。這時候我們加緊備戰,清虜不會輕易往我們要進攻上面想。但可以想見,再過幾年,我們勢必要恢復和平經濟體制。

“如果到了未來某個時期,比如說十年後,我們再重新總動員的話,清虜一定會明確地知道我們想幹什麽。再說,到了那個時候,大明軍隊裏也不會是我們這一批人,而又會是一批沒有見過血、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新兵蛋子。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又是一片歌舞升平,沒人想打仗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明公,我們對清虜的空中優勢最多只能保持幾年。清廣武皇帝雄心勃勃,已經看到了航空業和我們的差距,現在正在努力實現飛機全部國產化。明公,這用不了幾年。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技術變革的時代。很多新武器、新戰法,都才剛出現不久,還是有的國家有,有的國家沒有;有的國家會,有的國家不會;有的國家重視,有的國家不重視……

“如果到了五年後、十年後,那就是大家都有了、都會了、都重視了。那樣。時代賜予我們的優勢,就被填平了。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新不都是這樣嗎?先是一個國家有,別的國家沒有,這個先有的國家就能夠趁機崛起,強盛一時……但是過了幾年、幾十年,大家都有了。於是,各國實力重新洗牌,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明公,唐公,現在的情況正好是我們有,清虜沒有;我們會,清虜不會;我們重視,清虜不重視……這是兩百多年沒有的好機會啊……我們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向北進攻、收復失地,那麽我們可能真的又要等上幾代人了。現在南北已經分裂了兩百多年,如果再分裂上一百多年,那真的就要變成兩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