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表白(第2/2頁)

說完,他又拿起望遠鏡,轉身繼續望著外面了。

……

外面的戰鬥如同暴風雨一樣,打得時候如同電閃雷鳴,結束的時候如同風卷殘雲。

說是藍軍裝甲集群把紅軍步兵師打垮的,倒不如說是航空兵把步兵師打垮的。演習開始後的幾場戰鬥都是這樣。大群飛機在天上不斷俯沖轟炸、掃射,把步兵師壓制的沒法展開,也沒法還手,同時炸得一片混亂。

同時藍軍進攻前鋒的坦克群都很“有種”,在飛機還在轟炸紅軍陣地前沿的同時,就加大油門往上沖,絲毫不顧及有可能會被自己飛機誤傷。但是事實證明,這樣效果是最好的,傷亡也是最小的。傳統進攻方式的話,防守方在轟炸和炮擊過後、進攻方沖上來之前,都有一個短暫的喘息時間,可以從戰壕和散兵坑裏爬出來,重新組織士兵就位,炮兵瞄準,準備抵抗。

但是這種同步進攻,使得防守方根本沒有這種喘息的時間。他們剛從炮擊、轟炸的塵土中擡起頭來,就會發現對方的坦克已經開到面前了。在這種情況下,防線除了崩潰,真是沒有第二種可能了。

古德裏安在二戰後的著作裏,總結說道,“坦克進攻,有時候不必太顧忌被己方炮火誤傷的問題。因為被自己人誤炸一兩下,總比冒著敵人的猛烈抵抗進攻,要劃算得多”。

一天的演習,也幾次印證了這一點。在經過了藍軍猛烈空襲過後,紅軍的陣地幾乎都處於癱瘓狀態,藍軍的裝甲部隊就如同虎入羊群,沖上去分割、吃掉就可以了,不像是在攻占,而更像是收拾殘局。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時代的軍隊,還不習慣面對猛烈空襲。他們還無法同時應對地面、空中的雙重威脅。在這種立體打擊面前,這時代的軍隊毫無免疫力,很容易混亂和崩潰。

……

到了六點半,天完全黑掉的時候,紅一師也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完全打散、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