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沖鋒槍普遍化(第2/2頁)

……

煉鋒號在一個月內,生產了三萬支沖鋒槍。盡管這個數字目前是保密的,但還是讓很多知情的人都跌破了眼睛,包括煉鋒號的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啊!原來我們一個月能生產好幾萬支沖鋒槍?!

向小強雖然早就預料到L-36生產速度將會很快,但還是意外的不行。因為他記得,湯姆森沖鋒槍直到1942年,月產量才不過九萬支。而那是在二戰期間,又是美國參戰之後。根據常識,一款武器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產量是沒法在一起比的,那是一個天一個地。

在1936年,大明的一款沖鋒槍月產量就達到了三萬支,而且是在作為新產品、剛剛第一個月投入量產,前半個月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調試生產線上的,還能有這麽大的產量。那就是意味著:這樣幾個月後、一年半載之後,月產五萬支、六萬支都不是不可能。

這一下就顛覆了陸軍大佬們頭腦中對沖鋒槍的概念。在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沖鋒槍誕生時間還不長,沖鋒槍還屬於新鮮玩意兒,既少又昂貴的東西,普通軍隊裏基本上都見不到的。一般人頭腦中的概念,沖鋒槍就是一種工藝復雜、零件多、成本巨大、加工難度高、需用工時數多的“老爺槍”。

但是現在向小強提出設計的L-36,則幾乎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把這些概念都顛覆了。

這些陸軍大佬們馬上意識到:這樣一個月就能生產幾萬支,那來上幾年,大明陸軍完全能人手一支了。當然,不可能每人都用沖鋒槍,但是這個生產速度,完全做得到。

……

向小強看著一輛輛卡車開進軍營中,然後打開後擋板,從上面搬下一個一個的箱子,然後打開,拿出烏黑油亮的嶄新沖鋒槍,發給排列整齊的士兵們……他心中很是欣慰,因為他知道,之所以能有今天這麽快的生產速度,完全是因為自己當初堅持的設計要求:構造簡單、零件少、全部沖壓制作。這樣的一款沖鋒槍,雖然就單支來說除了重量輕、其他的都比不上湯姆森,但是就因為它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所以它的生產速度是湯姆森這種精品的幾倍,能夠用上它的士兵數量也是湯姆森的幾倍。

現在新制定出的明軍沖鋒槍排級列裝標準是:人民衛隊裝甲步兵排——26支;人民衛隊摩托化步兵排——18支;陸軍摩托化步兵排——11支;陸軍標準步兵排——11支。

這樣的高密度列裝自動武器,在目前這個時代,世界各國軍隊中都是不曾有過的。這樣列裝下去,至少能保證未來的幾年中,明軍的步兵輕武器火力是全世界最強的。

現在向小強有點後悔訂單下少了。這第一個月煉鋒號就能不聲不響的生產三萬支,好像還沒怎麽的。要是當初下五萬支訂單,估計一個月也差不多。潛力大著呢。

唉,要是飛機、坦克和汽車能有這麽大的產量就好了。

……

23號完成了人民衛隊和首都衛戍軍沖鋒槍普遍化列裝之後,向小強意猶未盡,當天下午又讓王鶴翔聯系了遠在重慶的泰平記軍工公司,詢問年初交代他們設計的閃電-4和半履帶車怎麽樣了。

王鶴翔忙了半個下午,電話加電報,和那邊溝通了很長時間,然後把了解到的跟向小強報告。

閃電-4坦克已經設計出了圖紙,現在正在做模型,出第一輛樣車也不會太久了。而疾風-36多用途半履帶裝甲運輸車,現在已然生產出了第一輛樣車,現在正在調試、測試。

向小強一點也沒猶豫,立刻吩咐安排飛機,他第二天要親自飛臨四川,視察閃電-4坦克和疾風-36半履帶車的進展。

他現在有了一種感覺,時不我待。現在好不容易可以了卻其他紛擾事情、同時也迎來了自己權勢最大、周圍阻力最小的時候。現在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整軍備戰之中,把大明軍隊這架巨大的戰爭機器發動起來,使之運轉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