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國葬(第2/3頁)

除了十四格格,還有琉球王尚貴,帶著他的世子尚榮也來參加送葬。還有其他一些國家的駐大明使節,一些長期在大明流亡的外國貴族,主要是俄國、朝鮮、琉球這三個國家的。

後面的最後一個送葬“方隊”,就是大明非官方的各界要人了。著名企業家、商界大亨、文化界名流、文學家、藝術家、影星、歌星、著名學者,還有宗教界人士,比如幾個得道的禪師、道長、師太……當然,還少不了大明最有代表性的“愛國社團”:天地會……秋老虎今天也是收起了兇眉惡目,穿著文雅的白色漢服,拿出當年台灣鄭家國師、天地會創始人陳近南的派頭,很神聖很肅穆地走在隊列之中。

但此刻他的心中卻很有一種滿足感。按道理說,他秋老虎這個級別的人物,扔在精英成堆的“第六方隊”中,那就是除夕年夜飯上的涼拌花生米——有他沒他人家根本不會注意。但是現在卻不同,周圍好多地位比他高、社會影響力比他大的人物,都很尊敬、很羨慕、或者很嫉妒地望著他。大家都知道,這個黑老大就是向司令的嶽父,他女兒就是向家大名鼎鼎的秋夫人,而且還和人家琉球公主尚夫人稱姐道妹的。

除了這些人,還有不少社會團體的首腦。其中有很多都是政治性的社團,屬於政黨性質的。大明民間現在雖然可以自由合法地結社、組建政黨,但是這些“在野黨”都比較小,目前還沒有一個能威脅到東林黨執政地位的。而且東林黨雖然也帶個“黨”字,但並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而是一個泛稱,主要指大明現階段的那些多出自上層社會、受過優良教育、作風較為傳統穩健的文官集團,是相對於民間的那些“草根政黨”而言的。

今天國葬的是先延平王,屬於大家都共同尊重的皇室,所以這些在野黨領袖們也來參加、露臉。要是國葬的是沈榮軒這樣的政府要員,那他們肯定是不會來的。

……

長長的國葬隊伍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走完了長平路,走出了東城門,來到了南京火車站。

國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在南京進行的出殯,第二個階段就是靈柩用火車運往杭州西郊的天目山皇家陵園安葬。

大明帝國的皇帝目前來說,都葬在三個地方。第一處就是南京紫金山下的孝陵。這裏只葬著一位皇帝,就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的整個北明王朝,除了在靖難之變中失蹤的明惠帝朱允文外,下面的十三位皇帝都葬在北京昌平,也就是明十三陵。1644年滿清入關、北明滅亡,之後南明建立,南明歷代皇帝的陵墓就沒有再葬在南京,而是在杭州西郊的天目山中畫出了一塊皇家陵園,葬在了那裏。

因為那時候南明建立時間不長,可以說剛剛喘過氣來,說不準滿清什麽時候就又打過來了。雖然仍然定都南京,堅持天子守國門,但那是當朝天子,沒道理讓列祖列宗的陵寢也堅守在戰爭第一線。當時距離南京比最大的城市就是杭州,相當於“陪都”的地位。杭州距離南京有二百多公裏,這個距離在軍事上是比較安全的,但在路程上也不算太遠。就算皇帝在夏天駕崩,那麽路上用一些防腐藥物,也就可以了。

直到後來南明維新、長江防線建立、邊界更加穩固,也沒有再把皇家陵園改回南京,而是一直就在天目山。

……

到了南京火車站,按照安排,上千人的送葬隊伍絕大部分人都回去了。只留下最核心的一百多人,他們要跟隨靈柩前往杭州天目山,參加國葬的第二階段:下葬。

這些人主要就是朱佑榕、朱家和鄭家的最核心成員、大明軍政界的最核心成員、還有一些外國使節和貴族。當然向小強也在其列。

靈車這時候由馬車改為了火車。這列火車很長,豪華車廂足有二十多節。其實這一百多人要按後世“硬座”的標準,一節車廂就夠了。但這都是帝國最尊貴的人,都是要坐在寬松舒適的包廂裏的。

長長的列車趴在軌道上,每一節車廂都塗成肅穆的純黑色,車廂上掛著潔白的喪綢。一黑一白,刺目的莊嚴。

列車按照事先算好的吉時緩緩開動。向小強坐在自己的包廂內,身旁坐著胡炯,還有李長貴、還有肚子疼。他帶的隨員算是比較多的。因為這次國葬、包括去杭州,全程安保都是人民衛隊禁衛軍負責的。現在這車上的衛兵就都是禁衛軍的,就連車上的侍者,也都是保安隊的特工。因此現在在車上,向小強地位雖不是最高的,但權力卻是最大的。

向小強開著窗戶,抽著煙,望著青煙被涼風卷出窗外。他腦子中卻在想著一個和國葬毫不相幹的問題。

裝備了煉鋒號的沖鋒槍、考察過了泰平記的裝甲車,接下來就該是明軍重裝備中最重要的部分了:軍車。軍車的重要性超過坦克、超過飛機、超過裝甲車。決定明軍對清軍的最大優勢——機動性的,就是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