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帝國軍政會議:北伐!(第2/2頁)

不過向小強分析,後一句大概是新聞大臣臨時自作主張說的。沈榮軒即使是表忠心,也不會授意他說到這個地步。畢竟沈榮軒老是和向小強過不去,並不是兩人又什麽私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漢家王朝古老的相權和君權之爭(滿清沒有)。

而向小強和人民衛隊的出現,尤其是向小強被授予了“有權節制全國武裝力量”的詔書後,讓內閣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感受到了大明有走向軍事獨裁的可能。所以,向小強這個身份,天然就和內閣政府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即使他和所有大臣都有很好的私交,那也沒有用。

……只有一種情況能夠緩解、或者說統一這種矛盾,那就是北伐戰爭。在大規模對外戰爭中,這種軍權高度集中就不再是矛盾,而是一種保證勝利的必要了。

這當然不是向小強渴望北伐的主要原因。但卻是一個很有用的原因。

……

幾天後,也就是7月25日,由沈榮軒提起,大明帝國全體內閣成員、還有陸總參、海總參、統帥部和人民衛隊的司令們,一起在紫禁城奉天殿內,召開了一次禦前帝國全體軍政會議。

這次會議的規格非常高,內閣的全體成員,也就是所有“部”的大臣們都參加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和陸海軍部、外交部等要害部門關系比較遠的部門,比如教育部、內政部、農林部、能源礦產部等等,總之是全體參加。以前就算專門的“內閣會議”都不會來的這麽齊,也就是議題相關部門的大臣來參加而已。但這次不僅內閣大臣全來了,而且三個總參謀部的所有“司令級”的人物全來了。

這次不僅人來的齊,而且會議保密工作做得非常高端的。除了大臣和司令本人,其他隨員、秘書、副官等一概不準帶進來。若要記錄什麽東西,也是大臣和司令本人親自記錄。這樣一來,雖然牽涉的部門很廣,但是真正知情的人數卻很少。十幾個部門的一把手大臣,再加上三個總參謀部和人民衛隊的共十來個司令,參加的一共也就是那麽三十來個人而已。

而這區區三十來個人,卻是大明帝國決策層的核心。

盡管不太可能,禁衛軍的特工人員還是事先把奉天大殿的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仔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竊聽話筒、隱藏錄音機、或者炸彈之類的東西。

來參加的文臣武將們都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以往的禦前會議,大都事先就發放了相關議題的材料,讓他們好有個準備。但是這次,卻什麽也沒說。而且到了門口被禁衛軍告知,各自的隨員都不能跟進去,只能分成軍政兩撥,分別在奉天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內等候休息。

這更讓來參加的大多數文臣武將們感到隱隱不安。聯想到報紙上剛剛登的那篇“敏感文章”,甚至不少大臣都懷疑這是不是向小強攛掇陛下,合夥搞的一出“杯酒釋兵權”?設局把內閣大臣一網打盡,然後宣布大明從此恢復君主獨裁?

……想想看,又覺得不至於。女皇陛下畢竟不是那種人。而向小強就算膽子再大,也不太可能做出這種事來。女皇陛下又不是沒腦子。

眾人猜測紛紛地進入奉天殿,各自按照會議桌上擺放的部門名牌就座。

……

幾十人坐在會議桌旁,大家彼此地點頭寒暄,大殿裏充斥著一種“嗡嗡”的聲音。

所有人很快都驚詫地發現,“人民衛隊”的位置上,向小強的旁邊,赫然坐著大殿裏唯一的女性——前滿清格格、粘杆處頭子,遼陽公主。

大家目光相互閃電般地交換著,猜測著這預示著什麽。但同時大家也都已臣子的身份,朝十四格格微笑欠身,口稱“見過公主殿下”。

很快,沈榮軒進來了,朝大家點頭微笑後,落座。

又過了一會兒,朱佑榕款款步入。眾人起立致敬。

然後,沈榮軒宣布了這次會議的議題——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