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瞞天過海(第2/3頁)

當然,清軍的裝備和素質都不如明軍,這個廣武還是有數的。而且,下面統計兵員時以虛充實吃空餉、甚至謊報番號,這也是有的。但是廣武看來,這些情況基本只出現在那些地方雜牌師、守備師、民團裏,大清的正規軍,數字基本都還是可靠的。即使去掉300萬虛頭,大清軍隊還有800萬實打實的軍隊。對明軍的200萬,依然是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這次南明調兵,唯一現實的解釋只能是害怕了,調集重兵北上守國門,防止大清以這個為借口、再借著大演習南侵。

廣武皇帝發覺自己虛驚一場,心情略好了些,吩咐道:

“繼續搜集明軍動向的情報,仔細著些。分析出什麽新結果,別忘了拿來給朕看一眼。”

“嗻!奴才遵旨!”

……

但是廣武皇帝不知道的是,在大清這樣一個國家裏,軍隊和政府系統難以想象的腐敗和低效,根深蒂固的報喜不報憂的傳統,作為一個皇帝,自己的雙眼被蒙蔽的程度,遠不是坐在北京的皇宮裏能夠想象的。即使是廣武這樣一個頭腦清楚的皇帝,就算他每年下去視察一百次,能讓他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因為即使他是這個國家的獨裁者,他面對的,也是由一千萬個特權官僚共同利益組成的大網。在這張大網面前,即使是廣武帝,也是渺小的。

廣武帝不知道的是,現在他坐在皇宮裏聽到的兵力、火炮、坦克、飛機這四項數據,每一項都和真實的相差甚遠。其中總兵力這一項,差得最遠。

現在可以說在明清兩邊,對清軍真實情況最了解的,除了十四格格找不出第二個人了。

而真實情況就像十四格格上次分析的一樣:清軍陸軍根本沒有700個師、1100萬人。實際上只有450-500個師左右、600-700萬人。而其中戰鬥力較強的不過二百多個師、300-400萬人。其余那三百多萬的部隊,要麽是不成樣子的爛兵,要麽是帳面上的數字和臨時的農民演員。

相反,明軍陸軍也不是只有200萬人。南明在年初明清戰爭之前的總動員階段,就已經征兵到了220萬人。經過這八個月的低調擴軍,現在大明陸軍的總兵力,已經是210個師、310萬人。

最重要的是,明軍不像清軍,明軍兵力是實實在在的,說多少就是多少,可以精確到零頭。

此外,由於北清少估了明軍60個師,而且明軍平均每個師的火炮配備水平也被大大低估了,所以明軍真實的火炮總數並不是3.5萬門,而是6萬門。

同樣被低估的,還有明軍的坦克。禮敏報給廣武帝的數字,是1500輛。其實,這只是人民衛隊5個裝甲師加5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坦克大致數量。此外,明軍還有44個摩托化步兵師,每個師還配有1個坦克營,32輛坦克。也就是說,除了人民衛隊的約1500輛坦克之外,陸軍摩步師還有約1500輛坦克。明軍現有坦克數量並不是1500輛,而是整整兩倍:3000輛。

至於作戰飛機,的確是明軍唯一多過清軍的一項。不但比清軍多,而且比清軍估計得多得多。不是2500架,而是3200架。

如果廣武皇帝能夠做到不被蒙蔽、或者盡量少被蒙蔽的話,他就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實力對比:

兵力:清軍700萬人——明軍310萬人;

火炮:清軍12萬門——明軍6萬門;

坦克:清軍4000輛——明軍3000輛;

飛機:清軍1800架——明軍3200架。

……

9月20號,北清“世紀大演習”開始了。參演的清軍達到了120個師,清軍全部的精銳部隊都投入這次演習了。

上午八點整,北京遠郊演習場地,隨著現場廣武皇帝的一聲宣布,兩萬門大炮同時發出巨響。

一時間硝煙遮天蔽日,爆炸地動山搖。北京城裏的老百姓都明顯感覺到大地在顫抖,都感受到了大清帝國的力量,感受到了皇帝陛下強大的力量。

同時,大清廣播電台開始向全世界進行慷慨激昂的演習解說。

這次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演習將持續三個月,地理範圍將跨越一千多公裏,從北京近郊一路“征戰”,最後抵達位於大別山北側的“勝利點”,像一把匕首一樣,直逼南明的長江防線襄樊要塞。

廣武皇帝雖然沒有借演習南侵的打算,但這一連串咄咄逼人的安排,絕對會讓南明在這三個月裏睡不著覺,緊張到極點。

讓南明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這也正是廣武的目的之一。

……

緊張的氣氛傳遍了整個大明。所有的媒體都在激烈地討論清軍南侵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沿長江防線的幾個城市,氣氛已經超出“緊張”的程度了。去年年底戰前總動員時的那種恐慌氣氛,似乎又悄悄地出現了。

與此同時,南明各條南北走向的公路上,一輛接一輛的軍車排成長龍,一眼望不到頭。每輛車後面都拖著火炮,蒙著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