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第2/3頁)

十字路口、廣場開闊地這些地方,工人們堆起了更可怕的東西——環形工事。

南京市民們對這種環形工事不陌生,幾個月前,南京街頭上還到處是這種東西。高射炮就架在這中間。

不但南京一城,南明沿長江防線的八個城市,也都出現了同樣的景象。

就在恐慌的氣氛開始彌漫之前,事先錄制好的首輔大臣講話,在八個城市街頭的廣播喇叭裏播放了。在錄音講話裏,沈榮軒請大家不要恐慌,說這只是對清虜可能南侵的必要防範。他說現在雖然不能肯定,但根據種種情報分析,清虜接著這次演習再次南侵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如果家裏有私人防空洞的,請提前檢查,確保正常。另外明天,也就是星期天淩晨四點鐘,會進行沿江城市防空演習,請大家定好鬧鐘,屆時防空警報響起來的時候,有序地走出家門,根據警察的疏導就近進入防空洞。

盡管如此解釋,在沿江的城市中,一定的緊張氣氛還是彌漫起來。很多市民都無心上班,紛紛請假回家收拾細軟,把現金、證券、首飾,還有餅幹、水、急救藥品等等裝進行李,預備到時候一塊兒拿進防空洞。經過上一次明清戰爭,沿江的市民們都很有經驗了。

在各所中小學校門口,家長們排著長龍,都在接自己的孩子。盡管現在只是上午,下午才放學,但是不少敏感的家長們都嗅到了什麽。加上愛子心切,都擠到學校裏提前接孩子了。

開始學校老師們還不同意,都在勸說家長:這樣是不對的,這樣是不好的……但是後來,家長們的緊張把老師們也都感染了。他們聽著外面街上大喇叭裏不斷廣播的“首輔大臣講話”,心中都砰砰亂跳。上一次這麽不間斷的廣播講話,還是在明清戰爭前夕、全國總動員的時候。

戰爭的恐懼,占領了每個人的頭腦。越來越多的家長強行把孩子接走了。

看到這種情況,好多私立中小學校都幹脆臨時放假了。沿江八個城市中的兩個市長,也決定全市中小學臨時放假了。

到中午十一點的時候,教育部緊急開會,討論與其這樣,不如幹脆把沿江城鎮的中小學校都臨時性放假,讓家長們安心。但另一種意見是:這樣一來,不是更顯得有事情要發生嗎?家長們一看學校都放假了,會更加認為要打仗。

整個教育部,目前還只有大臣一人知道明天淩晨的對清作戰。他思來想去,說了一句:

“我們不能認為,只要我們對公眾的恐慌視而不見,公眾就不會恐慌了。那樣是自欺欺人,公眾只會更恐慌。很明顯,北清南侵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要把孩子們交還給他們父母。父母們比學校更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

說完,教育大臣抓起電話,給沈榮軒請示了一下。

五分鐘後,一道“允許沿江城鎮國立中小學臨時性放假”的緊急通知,用電話傳到了長江防線南側的各個市鎮裏。

到了中午十二點半左右,幾個城市中的中小學校都空了。

……

防線以南50公裏的無線電靜默,已經持續了四個多小時了。由於南京一開始就幾乎把所有間諜一網打盡,在這期間,南京沒有一條電報訊號發到“封鎖區”之外。在其他的沿江城市裏,幾個小時內陸陸續續有少數電報信號發出去。但是每條主幹道上,都有無線電偵聽車。這些訊號都是只發了前面幾句,就被憲兵破門而入、連人帶機子一窩端了。

至於城市和城市之間、江邊連綿的野戰部隊駐地上,反而成了保密最好的地方。這裏要麽是荒郊野外,要麽是只有村莊。而村莊裏是沒有發報機、也沒有北清間諜的。盡管如此,那些村莊也被憲兵部隊守住村口,村民們被告誡暫時不能出村。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裏的村民反而比城市裏的市民消息更“靈通”一些。他們從身邊綿延不盡的帳篷、成堆的物資、特別是成堆的救生衣、舟橋設備之類物資上,隱約猜到了一些端倪。

不僅如此,無論是帳篷還是物資,都插滿了樹木、灌木的枝葉,那些汽車、大炮、坦克、裝甲車上,都蒙著一種奇怪的網子,網子上全是樹枝樹葉。

如果村民們懂的話,就會知道,這種網子叫做“偽裝網”,是用來防止空中偵察的。

他們悄悄地問那些守住村口的憲兵,是不是要過江、打北岸清虜一下子?

憲兵們自然守口如瓶。不過他們也沒什麽可守的。到目前為止,他們知道的和村民一樣多。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能夠從軍事角度,做出一些比村民們更專業的猜測。

很多軍官、包括士兵們都在想,依照目前我們駐軍的這個方式,那麽密集,又離長江那麽近,完全在對岸清虜的火炮射程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