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回遼東去,收復全中國!(第2/3頁)

在三十年代,各國軍隊普遍沒有這麽分的,坦克部隊都只是清一色的支援步兵坦克部隊。這也是向小強根據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以及後來二戰的實際經驗,在給明軍升級的時候做的安排。

明軍中的“近距離支援步兵坦克部隊”,就是各摩步師裏的一個坦克營,32輛閃電-3重型坦克。這32輛坦克將始終伴隨著步兵師前進,為步兵提供戰鬥支援,作用是戰術性質的。現在各國的坦克部隊也就是這一種。

明軍中的“遠戰坦克部隊”,基本指的就是人民衛隊的五個裝甲師、五個機械化步兵師。

人民衛隊十個師就集中了全部明軍坦克的半數。裝甲師每個師有兩個坦克團,200輛左右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機械化步兵師每個師有一個輕型坦克團,100輛左右的輕型坦克。它們擔負了遠距離、大縱深突破的任務,也就是“閃擊戰”的先頭主力。它們的作用,是戰略性質的。

按照李根生、高大義他們的願望,應該也把這五個機步師也叫做“裝甲師”的,至少也應該叫做“輕型裝甲師”。這樣人民衛隊說起來就有十個裝甲師了。

但是向小強一直沒同意。這五個機步師是後組建的,裝備的坦克,都是裝甲師淘汰下來的“閃電-1”輕型坦克,閃電-2都很少。而且一共只有100輛,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不夠“裝甲師”的標準。

他知道德軍把這種師叫做“裝甲擲彈兵師”,但他受不了“擲彈兵”這種怪異的稱呼,於是就采用“機械化步兵師”的名稱。實際上,這五個師除了坦克,士兵也是完全乘坐裝甲運兵車的,火炮也都是自行火炮,完全符合“機械化步兵”的標準。

……

各個師的步兵坦克陸續運上北岸和西岸,吼叫著、噴著青煙,從木板上開上江堤,加入步兵的攻勢了。

坦克在戰場上的出現,對己方的步兵士氣來說,激勵是很巨大的。即便是現在這種節節勝利、一邊倒的順風仗也不例外。

鄉村土路上、公路上、田野裏,到處都是行進的明軍士兵。

身後出現了坦克發動機的轟鳴,扛著步槍的士兵們都回過頭來,一看是坦克,都歡呼起來,舉著步槍、挑著鋼盔揮舞著,瘋狂吹著口哨。坦克上的車長也露在炮塔外面,得意洋洋地咧著嘴,向下面的兄弟們連連拱手,好象是中了狀元、騎著大馬衣錦還鄉一樣。

“長官,”一個步兵朝坦克上的車長喊道,“知道我們進攻目標是哪裏嗎?”

那個車長也不知道。不過,他很拉風地向前一指,豪邁地喊道:

“知道,是北京!”

頓時,周圍士兵們一片瘋狂歡呼,對這個車長的崇拜達到了極致。

……

此例一開,周圍不斷有士兵大聲喊著:

“打到北京怎麽夠!打回關外!”

“收復遼東!”

“收復整個努爾幹都司!”

“一直打到俄國!”

“把清虜割出去的土地,全都打回來!”

“對!一寸也不能少!”

“打回遼東去,收復全中國!”

……

頭頂上,是不時呼嘯而過的飛機。每過一架飛機,下面的明軍官兵就仰著頭,一片揮手歡呼。

士兵們很清楚自己勝得這麽輕松、傷亡這麽少,靠的是誰。現在在他們眼中,只要天上有自己的飛機,就代表著前面還會有勝利。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清軍戰俘隊列。這些清兵灰頭土臉、衣不遮體、渾身血汙、腿短胳膊折,拄著拐棍、擡著擔架,相互攙扶著,在大路上朝著相反的方向行進。

統一戰爭開始的頭一個半小時,到處都是勝利。除了勝利還是勝利。

很快,“打回遼東去,收復全中國”這句口號傳遍了幾百公裏的進攻正面。在這句口號的激勵下,全線士氣高昂。

……

10月4日早上6:30,大明帝國外交部,外交大臣正式召見了世界主要大國的駐明大使。

這些外交官政治嗅覺一向靈敏,從昨天無線電靜默的時候就覺察出有大事要發生,都正等著這一刻呢。現在,他們都聚集在外交大臣的會客廳裏,各懷鬼胎,相互瞥著,也不交談,都等待著開門的那一刻。

6:40,大臣辦公室的大門打開了。外交大臣賀子光出來了,非常鄭重、禮貌地向各位大使進行了問候,然後沒有過多寒暄,身後幾個秘書就為每位大使呈上了一份華麗的燙金本文件。

大使們接到手裏,頓時都覺得沉甸甸的。果然有大事發生了。

翻開一看,是正式照會。

……

××國特命全權大使××閣下:

我奉我國女皇陛下旨意,特通知閣下:在今天淩晨5:00整,我國已經開始了收復北方淪陷國土、消滅偽清叛軍、解救淪陷區人民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