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難民潮(第2/3頁)

“不礙事的,不礙事的,我們就是往南避避亂,看好局面兒了再回來……”

“沒事沒事,呵呵,家裏有親戚不走的,幫我們看房子……”

“對,呵呵,不要了……俺那間破房子,破得不像樣了,正不想要了呢,你們要不來,俺都得把它拆了……”

一會兒功夫,“難民”們看出這些明軍MM也只敢嚷嚷,並不會把他們怎麽樣,膽子就大了起來。不少脾氣暴躁的直接吼道:

“你們南明不是自由遷居嗎?反正這裏和南邊都是大明的地方了,那我們現在就是在大明境內自由遷居的,你管不著吧?”

就這麽一句,把好幾個政工隊MM噎得說不出話來。

其他的難民一看這句話有效,紛紛便把這句話當作法寶祭出來。別說,那些嚷嚷的厲害的明軍軍官、女兵們,一聽這句話,立馬沒詞了,啞口無言。

很快,這句“口訣”神速般地傳遍了整個南陽難民潮。

……

這種料想不到的局面,馬上被報告給了南京。這是政治問題,但因為是軍隊報上來的,當然先是報到他們的上級——統帥部,一直報到張照先那裏。人民衛隊政工隊也第一時間上報給了司令部,向小強也同時知道了。

這並不是統帥部和人民衛隊接到的第一份報告。在右路攻勢區,也同樣有大量的北清百姓聚集在長江北岸,試圖湧入大明。工兵部隊剛剛搭建好的少量浮橋,就遭到了很多難民的沖擊,很多沖鋒舟也被難民偷去過江用了。現在部隊不得不抽調大量兵力維持局面,阻止這些難民。

向小強和張照先總參謀長商量了一下,都認為一定要采取措施,制止這股大規模的恐慌遷移。這對戰爭不利。他們決定先就近上奏給陛下,先跟陛下商量,爭取成功忽悠陛下直接下旨,先禁止大規模南逃。

一老一少慢慢往朱佑榕的住處走,一邊小聲商量,待會兒怎麽合夥忽悠陛下,不能讓內閣政府摻和進來。如果陛下非要讓內閣政府處理的話,那就很難說了。內閣肯定是優先從政治層面考慮問題,很可能不同意軍隊阻止南逃。

這很有諷刺意味。同一塊土地,同一批居民。北清在這裏的時候,就整天想著怎麽阻止南逃。現在南明在這裏了,也要想著怎麽阻止南逃。

……

現在朱佑榕又住進了紫金山要塞。開戰第一天,朱佑榕也是興奮得不行,也忙得不行。她一白天往中央指揮廳跑了幾回,半懂不懂地關注著前線戰事。表妹鄭玉璁和舅舅一家人也搬進來了,他們也是早上才得知明清戰爭這麽回事兒,都說朱佑榕太沉得住氣了,這麽大的事兒也沒先跟自己家裏人打個招呼,弄得堂堂延平王,也是和小老百姓一樣是聽廣播才知道的。

朱佑榕還得哄著他們,還得不時的處理各國的外交事務。今天早上算是震驚世界了。世界的眼球焦點一下從西班牙轉到了東亞大陸。開戰的第一天裏,各國政府都拍來電報、打來電話、或者委托駐明大使、或者召見大明駐本國大使,總之,都想盡快地弄清楚這是怎麽回事,大明是不是真打算打一場全面戰爭,是不是真打算統一中國。

還有更關心的,假如大明打過去之後,自己國家的各種利益會不會受損,大明怎麽保證不會受損,如果受損了怎麽解決……自己國家駐北清的外交人員、商務人員、僑民的安全如何保障?大明會不會對北清進行海上封鎖?封鎖了我們如何撤員?……假如大清真被消滅了,自己國家和大清簽訂的原條約、協議、權利義務等等,大明是否會完全繼承下來?還是會有選擇、有條件的繼承下來?還是會統統不予承認?我們能不能派記者,能不能派軍事觀察員?等等等等……

今天一整天,大明外交部成了最繁忙的部門之一。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是外交部處理的。一般的首相、總理發來的電報和打來的電話,也都是沈榮軒接收處理的。少數一些非朱佑榕簽字不可的文件,也會送到朱佑榕這裏。比如,歐洲各國以國王、女王名義發來的電報,這就必須朱佑榕親自回復了。至少也要外交部寫好文稿、交由朱佑榕審閱簽字、再以朱佑榕名義發出。

上午最忙,因為那是西半球的晚上。那些國家的政府亮了半夜的燈,到了下半夜和淩晨好了些。現在西半球是淩晨了,大明這邊是傍晚,外交部也才不那麽忙了。

向小強和張照先見到朱佑榕的時候,她正在看世界各大報紙對今天開戰的評論。當然不是報紙原件,而是在大明駐各國的使館買來報紙後,挑取相關的文章發回來的。

出乎兩人意料的是,他們一說,朱佑榕就知道什麽事了,笑呵呵地道:

“呵呵……這件事啊,沈閣老已經跟我通過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