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一場殲滅戰(第2/4頁)

唐雲生問道:

“如果把大別山北部清軍劃入重點打擊範圍,會不會減弱對東部包圍圈清軍的打擊?”

李國梁笑道:

“總參大人可以放心。戰術轟炸不比戰略轟炸,並不是轟炸的越久、越多越好。它存在一個飽和度,即需要轟炸的位置總在不斷變化,面積也在不斷縮小。向大人剛才舉例說快刀切黃油,末將也舉個例子。戰術轟炸就像剁肉餡一樣。一大塊肉放在那裏,開始的幾十刀剁下去最見效果,可以眼看著一大塊整肉快速變成小塊。但是到了後來,隨著肉塊越來越小、越來越碎,我們會感到即使再剁上幾百刀,變化也不大了。……就是這種感覺。現在來看,包圍圈內的清軍一半已經成了碎肉,三分之一已經成了小肉塊,另外三分之一還比較大,但是也不需要再去花大力氣砍幾百刀了。我們該把力氣用在砍另一大塊新肉上了,那塊肉還很完整呢。”

李國梁說到後半段,一圈人都笑了。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這個比喻雖然粗俗,還有點血腥,但卻很貼切。

7日當晚,明軍最高統帥部做出決定,暫不對東部包圍圈的三十萬清軍進行殲滅,而是盡快實現左右兩路集團軍群在河南中部會師,把河南南部的二十萬清軍裝進口袋。

……

大平原!

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傳說中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終於戰現在明軍的機械化部隊面前了。

這不是吳越江南那種到處是水網丘陵的平原,也不是江漢、四川、襄樊那種被大山包圍的平原,而是真正的大平原。就是那種開著坦克狂沖三天三夜、也不會被一座山、一條河阻擋的大平原。

剛從崇山峻嶺中鉆出來的左路集團軍群感到很爽。

剛從水網地帶中鉆出來的右路集團軍群也感到很爽。

他們現在都體會到,什麽叫真正的“推進”了。

從8日早上,兩個集團軍群就在大平原上開向對方。他們分別由人民衛隊第一師(裝甲師)、人民衛隊第二師(裝甲師)、人民衛隊第五師(裝甲師)、人民衛隊第六師(機械化師)、人民衛隊第八師(機械化師)、人民衛隊第九師(機械化師)為先導,兩千多兩坦克和裝甲車成戰鬥隊形,在田野中疾馳。後面的所有公路、鄉間土路上,是摩步師一望無盡的軍車和牽引火炮。

頭頂上,是成批轟鳴而過的轟炸機。更高處,是小如黑點的戰鬥機。這都是從襄樊平原戰地機場和泗洪機場起飛的。除了泗洪機場這樣的現成機場,更多的戰鬥機是在剛拿下的土地上、用推土機推出的戰地機場上起飛的。

……

壓在南明長江防線上的常駐清軍,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駐守在東段防線對面的。這一類最強,是隨時準備渡江南侵的。

第二類是駐守在襄樊平原的清軍,因為襄樊這裏,是大別山和大巴山之間的一個缺口,是相對容易打進南明、打進武漢和荊州平原的。這一類清軍稍次一些,但也屬於漢軍中比較精銳的部隊。

第三類就是駐守在大別山北側的清軍。這一塊的清軍兵力也很大,但不是為了從大別山打過去,而是為了不論東西兩端哪一處打過去,都可以為那邊短時間快速增加兵力的。這一類清軍就是屬於二三流部隊了。

第四類就是駐守在長江防線西段,大巴山和橫斷山脈的北側。因為西段防線的崇山峻嶺足有上百公裏寬,經常上面是高山峽谷,萬丈深淵之下就是洶湧激流,連一座鐵索橋也沒有。不要說過軍隊,就算讓人空著手爬過去,不摔死都是運氣。明清軍隊無論那邊妄想打過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清軍在這裏的部隊,無論兵力和質量都是最弱的,基本上是很長一段才有一個哨所,哨所裏駐著幾個老弱病殘。

……

在一馬平川的環境下,面對明軍兩千多輛坦克裝甲車、和天上呼嘯撲下的上千架轟炸機戰鬥機,當面的二流漢軍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兵敗如山倒。在大平原上一路潰敗了兩百多公裏。到了9日中午,僅僅用了一整個白天和一個上午,明軍的兩路攻勢就完成了各自的一百多公裏推進,在安徽西北部的阜陽縣會師了。

二十多萬清軍被合圍在大別山的北部,二百多公裏長、不到三十公裏寬的狹長範圍內,而且被分割成了三段。

也可以這麽說,淮河以南的清軍,全部被裝進了口袋,總數約有五十萬。

統一戰爭的第一場大規模殲滅戰開始了。

明軍馬不停蹄,9日中午合圍,下午就發動總攻。而且日夜不停,從下午到夜裏,再到淩晨,再到10日早上、上午、中午……白天是俯沖轟炸機的“外科手術式”精確轟炸,配合兩萬門火炮、一千輛坦克、一千五百輛裝甲車的快速推進,從最東邊的高郵湖、洪澤湖畔,到最西邊的大別山西北角下,狹長的戰場被分割成了五大塊,隨即又被逐漸分割成幾十個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