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損招對損招(第2/3頁)

李國梁立刻接過來道:

“那一共得多長時間?36小時內能完成嗎?”

向小強慢慢地說話了:

“咳咳……二位,你們知道清虜皇帝為了買我向小強的頭,開了多高的價嗎?”

會議室裏都一愣,不知道向小強想說什麽。

肚子疼馬上回答道:

“回大人,是黃金5000兩。”

“黃金5000兩。”向小強點點頭,說道,“黃金5000兩的高價,開出一個半月了,我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就算我的安全防衛做得好一些吧。那麽鄭州軍團司令長官的安全防衛,能撐幾天不被殺呢?我想,少算一些,撐上一個禮拜還算比較現實吧?”

肚子疼和李國梁都不說話了。都在相互看著。

向小強繼續說道:

“二位爭了半天,都忘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時間。如果我們沒有別的目標,就為了殺他一個陳旺武,那很好辦,開出賞格,坐著等人頭送過來就是了。時間長一點也不要緊。但是現在張總參長限我們36小時進入洛陽,這‘買人頭’全套操作下來,最少也要幾天。就算我們先不買他人頭,先送信恐嚇他讓他投降……如果我是他,就會先借著談判拖延時間,一邊阻擊明軍,一邊趁著夜裏把軍隊用秦齊鐵路往關中運,同時加強自己的安全保衛……

“他甚至都不需要把整個兵團全撤進函谷關,撤進去一半、三分之一,夠把守函谷關的就行了。那樣到了明後天,他很可能已經在關中了。接下來我們怎麽辦?繼續用買他人頭威脅他交出函谷關?那就更不現實了。只要他安保做得好,完全可以跟我們耗時間。現在是我們要搶清軍主力沒回援之前火速占領山陜,多一天我們都耗不起。張總參長限我們36小時是有道理的。”

討論來討論去,肚子疼這個主意被證明是一條餿主意。

……

接下來,大家就集中討論第二條手段了。

這是一條軍事手段,是陸軍總參謀部的一個參謀提出的。這個參謀建議,在攻打洛陽鄭州的同時,派出一支輕裝部隊,從南陽北上秦嶺,走劉邦當年進關中的那條路。這就是武關道。

關中自古被稱為“四塞之地”,就是因為它的地理是群山環抱,一般只有四個缺口可以進入。正東有函谷關,東南有武關,西南有大散關,西北有蕭關。傳統上對中原爭霸最有意義的只有一個,就是函谷關。函谷關離中原主戰場最近,山路也最短、最好走,因此也最重要。歷代據有關中的政權,都在函谷關嚴密設防。函谷關也從來都是四大關隘中最難打的一個。

但是一旦有某個政權先占據了巴蜀、漢中的話,就可以考慮從西南邊的大散關攻進關中。如果先占有了襄樊、南陽盆地(就是傳說中“荊州”的北部)的話,也可以考慮從東南的武關攻入關中。劉邦當年入關,就是先打下了南陽,為了繞開秦王朝的函谷關重兵,才選擇走南邊的武關的。

但是無論是大散關還是武關,都意味著要橫翻過整個秦嶺山脈。這兩條關道的山路,比函谷關崎嶇十倍,路程更長百倍。沿途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很多地方都要靠修在懸崖上的“棧道”才能通過。算上小路的彎彎曲曲,每條關道的山路總長度都在200公裏以上。而函谷關的山路呢,直來直去,全長只有15公裏。而且現在還通鐵路。

中國歷史上,幾次選擇武關道和大散關道進關中,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函谷關守衛太嚴密了,關中政權一定把最精銳的軍隊放在那裏。而武關和大散關,因為山路又長又難走,關中政權往往只派駐少量的、戰鬥力不強的部隊,所以選擇南邊這兩條關道,往往可以避開守方主力,反而能以較小的代價攻進關中。

這位參謀的意思是,既然現在明軍已經占領了襄樊盆地、占領了南陽,為何不重復當年劉邦入關的路線,走武關道呢?

他又補充了一句:這並不一定是非要從武關打進關中,而是借這個動作,給鄭州兵團施加壓力,叫陳旺武掂量掂量,別以為守住了函谷關就天下太平了。明軍不會聽你擺布,明軍進入關中的決心很大,哪怕從武關、從大散關都要進關中。

……

這條建議,會議上爭論得很激烈。一派認為,這就是個餿主意。因為武關道這種“路況”,機械化行軍那是別想了,肯定只能用兩條腿。就算武關道清軍防守較弱,但二百多公裏的山間小路,光行軍就得多長時間?就算強行軍,連打仗帶走路,十天算快的了。有這十天,黃花菜都涼了。

況且武關道強行軍的話,肯定不能帶重武器,只能以輕武器為主,最多攜帶一些小口徑輕型火炮。輜重車輛肯定也沒法帶。那就算這支軍隊突破了武關,出現在關中平原裏,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只有輕武器和兩條腿的疲憊之師,又彈藥量又很有限(沒帶輜重補給車輛),面對著十幾萬人、嚴陣以待的鄭州兵團,自保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