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黃金級情報(第2/3頁)

偶爾有一些比較“有辦法”的隨軍記者,不管搭乘傳令兵的摩托也好、弄自行車也好、租老百姓的驢也好,總算找到了師部,甚至是軍司令部。但他們不是被擋在外面,就是被一連串“無可奉告”打發了。

這種結果,肯定滿足不了這些敬業的記者。他們用人民衛隊政工隊提供的“媒體專用電台”把消息發回了各自的報館。幾乎是立刻的,在南京和大明內地,各大報紙上都組織了“山西王師突然停止前進、原地駐防,原因不明”之類的稿件,準備在當天的報紙上刊發出來。

同時,上紫金山要塞的盤山公路下面,在“軍事禁區”的檢查哨卡子口,圍聚了大群的記者,抓住一切機會,采訪進出的軍官。只是最近的這些大明“中央”軍官們嘴巴都變得很言,基本上都是搖頭笑笑,說一句“無可奉告”,要不就是說一些大家本就知道的東西。或者碰到某位脾氣大的長官,還會不顧媒體面子,拿出架子橫眉豎眼地訓斥幾句。

除了紫金山要塞的統帥部,首輔大臣官邸、陸軍部、東廠、陸軍總參謀部、人民衛隊司令部、甚至皇宮,也都成了媒體圍堵的地方。

面對官方的“無視”,南京的媒體不幹了。到了晚上,廣播電台裏就反映出來了。

金陵廣播公司號稱“大明的BBC”,立場一貫比較官方,還只是較平和地報道了山西明軍停軍、以及南京媒體和民眾的猜測。但是另一個競爭對手《華夏之聲》就沒那麽客氣了。這是個純民間投資的廣播公司,一貫是金陵廣播公司的競爭對手,言語更犀利,抨擊更大膽,更善於吸引市民大眾。有時候,金陵廣播公司試圖為政府抹點脂粉的時候,華夏廣播公司總是毫不客氣地大加揭露,把剛抹上的脂粉刮下來。在這樣一正一反的反復交鋒中,民眾也有了兼聽、比較的機會,很多事情都能夠形成自己的判斷,也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此刻,《華夏之聲》裏的一個聲音正在不緊不慢地說著:

“……我們納稅養活軍隊,我們納稅養活政府,我們納稅養活大臣,我們納稅養活沈閣老,我們納稅養活張照先,我們納稅養活向小強……包括現在這場戰爭,花的每一分錢、打掉的每一顆子彈、燒掉的每一升汽油,都是我們納稅人在買單……可是呢?當我們納稅人想知道他們為什麽停下不前進了的時候,當記者們替我們去問個究竟的時候,那些被我們養活的老爺們什麽反應呢?他們鼻孔朝天,官氣十足地說道:無可奉告!

“……我想問一下,他們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正在吃的晚飯都是我們納稅人在買單呢?……那些人吃著我們的、穿著我們的、花著我們發給他們的工資,當他們面對我們質詢的時候,拜托可不可以……怎麽說呢,至少不要這麽傲慢呢?”

……

今天下午,明清雙方又就安康投降問題協調了一下午,現在正在吃晚飯。餐廳裏照例開著收音機,收聽新聞。現在明清雙方的代表都是一邊吃飯,一邊聽著《華夏之聲》主播的聲音。

永貴是粘杆處次長,呆在北京,而北京是收不到南明國內的中波節目的,只能收到對清廣播的短波節目。粘杆處原來在江淮城市都有專門收聽南明國內廣播的部門,收聽後記錄在紙上,經過分析篩選出認為有用的,運到北京。

但是,直接從收音機喇叭裏聽到活生生的聲音,這對永貴來說還是第一次。

雖說有過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他仍不免聽得心驚肉跳。雖說傳統上也有“君輕民重”這一說,但那不過是聖賢書上的漂亮話,說說就算的。但看來在南明這裏,人家當真了。平民不光擁有報紙和電台,而且還能在報紙電台裏指著朝廷的鼻子責難,儼然就是一副“雇主”的姿態……天,在俺們大清,“朝廷養活百姓”已經是那麽深入人心,那麽自然,因為攤上個好朝廷就能吃飽飯,攤上個孬朝廷就吃不飽飯,老百姓能不能吃飽飯全看“攤上”個什麽朝廷,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合著在南明,人家整個給倒過來了……

不過,有同樣感覺的,好像還不止他一人。

“吃飽了撐的,”向小強喝著果汁,嗤之以鼻道,“這幫記者,什麽都想打聽,恨不得把我軍下一步的軍事計劃搞到手,然後在報上發表出來,他們就舒服了……政府透明,也得分什麽事,這種軍事機密也是好隨便披露的?子騰你說對不對。”

肚子疼看了他一眼,又看了永貴一眼,猶豫了一下,還是笑道:

“呵呵……大人,也不全是……現在這種情況,我們山西軍隊裏安排了隨軍記者的,隨時向國內報道戰場動向,那就不能視為軍事機密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