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內訌(第2/3頁)

朱佑榕越聽越失望,把手上的咖啡往桌上一放,慍道:

“道義就是道義,被你們當成牌來打。既然人家都不信,我們還打這張牌幹什麽。”

然後,她拿起餐巾擦拭了一下,又扔回盤中,站起來淡淡地說道:

“你們決定吧。朕相信你們,也尊重你們。好了,朕不摻和了。”

然後轉身,拂袖而去。

朱佑榕站起來的時候,一圈臣子慌忙都跟著站起來了。……所有人都看到陛下走到門口的時候,擡起衣袖,飛快擦拭了一下面頰。

……可能是哭了。

看到陛下被氣走了,可能還被氣哭了,大家都面面相覷。陛下在禦前會議上發脾氣,這可太罕見了。

幾個人相互看看,又都慢慢地坐下,一時間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向小強最了解朱佑榕,他明白,這妮子又犯倔了。

他知道朱佑榕雖然有些理想化,但看國際問題還是有些水平的,頭腦還不至於這麽簡單。主要是朱佑榕在這個問題上太較真了,尤其是上次在江邊觀測堡裏看到的,對這個善良少女刺激太深了,使她更堅定了“解放北地人民”高於一切的觀念。現在在看到幾位大臣當著她的面,“恬不知恥”地把她最在乎的北地人民的當作一張牌來打,像玩牌一樣玩弄他們的前途,這個善良女孩的底線被突破了。

沈榮軒環視了一圈眾人,感嘆道:

“諸位,我們能有這樣一位陛下,真的是大明的幸運。這是一位真正把國民的幸福放在心裏的陛下。”

向小強馬上也點頭贊同道:

“是啊,是啊。這樣的陛下可不好找。”

陸軍大臣李高亭看了向小強一眼,說道:

“向大人,可我們不能把一個國家的國運、和上億國民的幸福,全指望在一個君主的賢德上。”

向小強看了他一眼,笑呵呵地沒說話,端起咖啡喝著。沈榮軒也沒說話,也是微笑著,端起咖啡喝著。

張照先慢條斯理地說道:

“李大人,你的意思是,有一天陛下不再那麽賢德了該怎麽辦,是不是這個意思?”

李高挺淡淡地說道:

“本大臣可沒這麽說。本大臣的意思是,如果陛下千秋萬歲之後……或者萬一有一天,陛下不能夠自己決定的時候……那該怎麽辦。”

向小強心中一凜,馬上明白李高亭在暗指自己。什麽“陛下千秋萬歲之後”,那就是說說而已,朱佑榕現在二十多歲的大姑娘,身體輩兒棒,離“千秋萬歲”還早著呢。這家夥想說的就是,萬一哪一天他向小強不管是明媒正娶還是做秘密情人,反正把陛下給“以色惑之”了,把朱佑榕整個的給迷惑得四六不分了,那時候手裏又有兵權,又把女皇給控制住了,那整個大明豈不是他向小強的了麽。

向小強也知道,這個顧慮早大臣中早就存在,不是一天兩天了。但現在正打著仗呢,文武兩邊也都消停好久了,正在一致對外期,這時候李高亭怎麽又突然冒出這麽一句?是他自己說的還是沈榮軒授意的?要是沈榮軒授意的,那挑在這個時候可不是很聰明。

這時候的大明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面臨外敵的時候,一般不內訌。這也是這二百多年來,始終處於滿清嚴重威脅之下,被迫“進化”出來的。也就是說,被“逼”出來的。要不然,南明早就像南宋一樣灰飛煙滅了。中國人喜歡內訌,可以說也是長期大一統狀態的“副作用”。西方人不大內訌,或者說沒中國人那麽喜歡內訌,就是因為歐洲長期處於多國狀態,多國狀態的危險主要來自外部。喜歡內訌的族群和國家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而中國長期的大一統,大一統缺少外部敵人,危險主要來自內部。這樣必須會玩權謀,不會玩權謀的很快被淘汰了。所謂的“喜歡內訌”,也就是指喜歡玩權謀。跟外敵鬥爭不叫“權謀”,最多叫“謀略”,或者“策略”。只有跟自己人鬥爭才叫權謀,多了一個“權”字。凡事皆有利弊,大一統狀態也不例外。它的好處就是讓國民更多的生活在安定、繁榮、富足之中,更多的財富和精力用於非戰爭目的,這樣可以積累出偉大的古典文明。而形成偉大的古典文明,長期的大一統是必要條件。但壞處就是時間長了,人就會變得奴性、犬儒、怯懦、缺乏血性,還喜歡內訌。這個沒有辦法,也無所謂誰好誰壞,都是社會進化過程中的不同結果而已。

但是向小強來大明這麽久,感到這將近三百年的對峙狀態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在他來看,現在大明社會中,“內訌”傳統沒有後世那麽強。這也是兩百多年競爭的結果。南明挺過來了,沒有變成南宋。既然能活下來,它的人民必定是進化出了一些優秀的東西,淘汰了一些有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