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莫洛托夫的表白(第2/3頁)

“他可以……他可以……他是亨利福特啊,他可以給他贊助啊。可以給他投資拍電影啊。”

朱佑榕呵呵笑道:

“卓別林大師又不是剛從電影學院出來的年輕演員,大師自己就有電影公司。只要大師願意,全美國的富翁都會排著隊為他投資……只要卓別林大師不想做的事,又有誰能用錢收買得了他?”

向小強皺著眉頭道:

“不是吧,就算卓別林不缺錢,也不至於跟我們大明過不去吧。身為一個美國人,難道他更喜歡北清?”

朱佑榕搖搖頭,慢慢說道:

“但他肯定不喜歡福特先生。如果我們自己去找大師,可能大師還會願意為我們說話……可是對於亨利福特……大師不大可能買他的帳。”

“為什麽?”

朱佑榕笑道:

“挺之你不知道麽?卓別林大師是個堅定的左派人士,他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在為下層的貧苦階層做代言……福特先生這樣的大老板們,一直是大師批判嘲笑的對象啊。挺之,大師今年的新電影你看了沒有?呵呵,誰都看得出來,這片子簡直就是瞄準了福特先生的,幾乎是為福特先生量身定做的……”

“沒看,什麽片子?”

朱佑榕笑道:

“《摩登時代》啊。裏面那個流水線……呵呵呵……誰都看得出來那是嘲諷誰的。嗯,有人說卓別林大師是個社會主義者,還有人幹脆說他就是個布爾什維克。”

天。向小強徹底呆掉了。

《摩登時代》向小強是看過的,中學政治課本也反復拿這個說事的。而且,關於卓別林的左翼傾向,向小強也想起來了很多事跡可供印證。

比如,1947年,二戰剛結束,全體美國人還都沉浸在拯救歐洲、戰勝納粹、戰勝日本的正義感覺中,卓別林的一部《凡爾杜先生》把盟國的浴血奮戰,整個說成是“軍火商和大資本家為了利潤而進行的一場殺人生意”,把那些和德軍、日軍作戰犧牲的將士控訴成“殺人兇手”,而且是“殺得人越多越沒罪”……

上帝保佑,這可是剛打完二戰,而且那些所謂的“殺人兇手”可都是美國老百姓的父親、丈夫、和兒子啊。用屁股都可以想到全美嘩然到了什麽程度。不出所料,美國人民感情嚴重受傷,卓別林立刻在全美遭到了廣泛抵制,無數電影院寧可不賺錢也不上映他的片子。

五十年代,美國右翼的麥卡錫主義最猖獗的時候,卓別林甚至被驅逐出境了。此後都定居在瑞士。麥卡錫時期,可以說是美國言論自由被破壞的最嚴重的一個時期,也是左翼人士唯一有可能因言獲罪的時期。但是話說回來,能夠被麥卡錫主義盯上,還到了驅逐出境這麽嚴重,也可以看出卓別林的政治傾向有多“左”了。

後來,卓別林還到了中國,成為了周恩來的座上賓,還流傳出了他在中國吃烤鴨的故事。……想想看,這時候還是冷戰時期。

……

向小強長嘆一聲,靠在沙發裏,心裏想著:得,這個卓大師還是個老憤青。……就看老福特這個老精英有多大本事,能請得動老憤青了。反正指望不大了。

沒想到身邊的朱佑榕又溫言笑道:

“……那個林肯車,我還是先收下吧。現在你們畢竟是姻親關系,白先生也找到你頭上了……再說,福特先生既然有心為大明的事情奔走,那我們就得感謝人家。某個人請不請得動都不太重要,關鍵是大家為了共同的事情而努力。……挺之啊,你跟白先生說,讓他在方便的時候,就派人把車子送過來吧。有恰當的場合,我坐著它露幾次面就是。”

向小強心中一暖,轉過頭來看著朱佑榕,微笑著點點頭。然後捉住她的一只手,放在自己腿上,溫柔地握著。

朱佑榕莞爾一笑,頭靠在他的肩膀上。

過了一會兒,朱佑榕輕聲說道:

“只要我們努力,困難會克服的。這些挫折不算什麽。只要……我們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

向小強仰著頭,說道:

“是啊……這些挫折……畢竟只是挫折而已。”

……

北京。

連日來,莫洛托夫一直在威脅廣武,向他渲染局勢的嚴重性,向他描繪一旦明軍打過黃河,他的大清國的悲慘處境,以及廣武本人可能面臨的悲慘下場。

但是廣武一直堅持一點不放松:蘇聯援助我們非常歡迎,但是蘇聯陸軍直接到大清土地上作戰,絕對不行。

“莫洛托夫先生,”廣武托著煙鬥,站在沙發前,另一只手指點著,“我們歡迎你們的空軍進入大清作戰,也歡迎你們提供我們坦克……但是你們的地面部隊,絕對不能過境作戰。不行。”

莫洛托夫蓄著小胡子,戴著小眼鏡,狡黠的目光透過鏡片散發出來。他擡頭望著廣武,一聲不吭地聽著翻譯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