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裕仁的決斷(第2/3頁)

永野修身又是輕輕鞠躬,低聲道:

“是。”

然後,他擡起頭來,望著對面的墻壁,沉聲說道:

“明治大帝當年曾經立下長期國策:‘開拓萬裏波濤,布國威於四方’,我大日本帝國要永世確保海權。現在在亞洲,唯一能夠威脅到帝國海權的,只有明國。這是一個同時擁有第一流陸軍和第一流海軍的國家。

“我帝國自本世紀初以來,確立的長期大陸政策,便是扶清抑明,使明國始終感到來自陸地的壓力,縱使其擁有可以和帝國一戰的海軍,帝國亦不足慮。因為明國絕不敢同時在陸地和海上打兩場戰爭。至於帝國踏上大陸、領導亞洲復興,亦要建立在明清兩個大國耗空國庫、流幹鮮血、兩敗俱傷的情況下。

“現在日本踏上亞洲大陸的時機,很明顯是過早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就像陸軍大臣所說的,清國維持戰爭的能力,實在大大低於帝國的預想。如果帝國繼續支持清國,有可能會使它延長一些戰爭。但是如果還是不能夠起到作用的話,那麽一旦明國獨立打垮了清國、獨占了東亞大陸,帝國可能就永遠失去了踏上大陸的機會。

“而反過來說,如果帝國現在決定冒險抓住這個機會、和明國一起肢解清國,固然會在東北亞得到一塊土地,但接下來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那就是以帝國一己之力,獨自面對明國。而在這之前,我們一直是躲在清國的背後的。……臣並沒有貶低陸軍的意思……臣的意思只是說,這樣一來,海軍方面固然有壓力,但陸軍方面的壓力……恐怕會更大。”

說完,永野修身又向天皇鞠了一個躬,轉身坐正了。

片刻的安靜後,廣田弘毅緩緩說道:

“必須考慮到……俄國可能會搶在我們前面,搶先和明國簽訂密約,共同瓜分清國……那樣的話,帝國不但永遠失去了踏上大陸的機會,還會使俄國的勢力擴展到整個滿蒙。整個東北亞都將變成一片赤色。”

拓務大臣永田秀次郎微微欠身,跟著說道:

“那樣的話……朝鮮恐怕會首當其沖。”

陸軍大臣就等著這句話呢,他也欠身說道:

“如果說,海軍大臣擔心帝國有可能單獨面對明國的話,那麽一旦俄國搶在帝國之前和明國達成了協議,則帝國雖不需要在山海關面對明國,卻需要在鴨綠江面對俄國了。……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俄國是一個比明國危險十倍的敵人。”

一提到蘇聯,幾大重臣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把會場氣氛搞得凝重之極。想到蘇聯可能會占有整個滿蒙、坦克開到鴨綠江邊、虎視朝鮮時,從天皇到大臣,每個人的後背都掠過一絲冷汗。

於是到了最後,廣田弘毅看意見統一的差不多了,便和幾大重臣一一交換目光。然後恭恭敬敬站起身來,來到兩排桌子中間的空地上,面朝天皇。

緊接著,每一位文臣武將也都恭敬地起身,站在總理大臣的身後。

廣田弘毅帶頭向天皇鞠躬,捧上書記官已經寫好的奏章,緩步上前兩步。宮內大臣接過奏章,又緩步走到天皇身邊,鞠躬,把奏章捧到天皇禦案上。然後再次鞠躬,退到一旁。

廣田弘毅恭敬地口述完奏章,然後輕聲道:

“臣等恭請陛下聖裁。”

……

裕仁優雅地撿起奏章,象征性地翻看著,右手捏起羽毛筆。

他感慨不已:這一簽字,持續了三十多年的大陸國策,就要完全改變了。……但是,帝國也將由此開始實現期待已久的大陸之夢。

裕仁長嘆一口氣,捏著羽毛筆,看了一圈面前的群臣,並沒著急簽字,而是從桌案上拿起一張早就準備好的手卷,緩緩展開。

下面的群臣鞠著躬,發現老半天沒動靜,紛紛擡起眼來,偷看天皇。大家都有點納悶,都不知道陛下正在幹嘛。

裕仁又是掩面長嘆一聲,然後說道:

“朕生性恬淡,酷愛和平。奈何世事紛擾,大陸上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朕每每想起,即心中難安。眾卿既然決心進行一番積極作為,並且內閣已經做出了決議,那麽,朕除了支持你們出手大陸、拯救蒼生,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文武群臣依舊躬身聆聽聖諭,都是一副感動至深的神情。

除了載仁親王。老頭表面也是感動涕零,但心裏卻想著:

……這小子明明自己也想踏上大陸,卻還要這般作秀。幾句話就把責任都撇幹凈了。

裕仁天皇恭敬地捧著手裏的手卷,帶著濃重鼻音輕聲誦道:

“蒼蒼四海,

“莫非同胞。

“茫茫人間,

“相爭何為。

“……這是明治大帝的一首禦制詩,表達了明治先皇當年熱愛和平、不願戰爭的感情。今天,朕在這裏借用明治先皇的這首詩,祝福亞洲的人民……希望他們能及早擺脫痛苦,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