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未料到的問題(第2/2頁)

明軍都是南方人,不適應幹燥氣候。在這場北伐戰爭中,不知有多少士兵流過鼻血。也就是後來開始在北方大規模收購蘋果,確保每個士兵每天至少兩個蘋果,流鼻血的現象才好了一些。

現在去的地方可是北疆,比華北又幹燥得多了。南北二疆雖然也盛產瓜果,但現在季節不對。蘋果和葡萄要到秋天,哈密瓜也要到夏天。所以專門從南方運來熱帶水果。熱帶水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而且木瓜、柚子、柑橘這類水果還適合長期儲存,長途運輸不怕壞。運輸成本雖然很高,但好在出動的兵力少,就一個師,完全可以保證。

目送著整整一火車熱帶水果從這北方大草原上開過,士兵們的士氣越發的高漲。大家都知道,國家真正是把自己當一回事的。這樣的國家,值得為她去流血犧牲。

……

軍列就這樣在河套平原上前進著,然後又在巴彥卓爾折向南,始終沿著黃河行進。兩天後,4月20日早晨,軍列駛進了蘭州站。

蘭州,就是下火車的地方了。征西部隊長達一千五百多公裏的鐵路行程,這裏就是終點了,接下來到阿勒泰的兩千來公裏,就全是公路了。雖然鐵路最靠西的一站是西寧,還有二百多公裏,但那就上了青藏高原了。而現在要西去北疆,最方便的就是在蘭州下車。

部隊在蘭州重新集結、整隊,等待各列軍列陸續趕到,把兵員、裝備、補給卸下來,重新組成一個完整的裝甲師。這就花了一整天。

向小強和十四格格雖然也忙得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遊覽蘭州,但向小強總算抓住機會,中午品嘗了一頓正宗的“蘭州拉面”。

但當晚上、他讓人帶他去吃傳說中的“蘭州燒餅”的時候,當地官員卻一臉茫然,說向大人,我們這裏倒是有燒餅,可和你們內地的沒啥區別啊,不是什麽特產啊。可向小強哪能幹休,好容易到了蘭州,怎麽能不吃蘭州燒餅。

他還是讓人家帶著他和十四格格去吃了一頓羊肉泡饃。只不過泡的不是“壯饃”,而是燒餅。——不管怎麽說,總算是沒錯過如雷貫耳的“蘭州燒餅”。

4月21日早晨,浩浩蕩蕩的行軍隊列開拔了,踏上了漫長的“絲綢之路”。

接下來的日子就沒那麽舒服了。

公路上塵土遮天蔽日,到處都黃呼呼的。一望無盡的坦克、裝甲車、卡車、火炮、長官車、摩托車,前後幾十公裏,在黃沙塵土中慢慢蠕動。塵土漂浮著如同幔帳,幾乎把地和天連成一體,行軍隊列就像螞蟻一樣,顯得渺小極了。

軍卡裏的士兵都把帆布蒙放下來,遮擋灰塵。但暴露在外的士兵——那些坐在開敞式裝甲車裏的、騎著挎鬥摩托的,都戴上了此次征西發的標配:風鏡、防塵口罩。

十四格格呆在舒服的指揮車裏。而向小強自己戴著風鏡和防塵口罩,系著披風,叉著腰站在敞篷長官車裏,威風凜凜地從行軍隊列旁開過,一路上接受著士兵們的歡呼。他也不停地揮手致意,展現著自己在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要吃土大家一起吃。

每一個士兵都戴著風鏡和口罩,不禁讓向小強有種感覺,自己好像在指揮著二戰中的德國北非軍團,在遮天黃沙中和敵軍鏖戰。

……

除了要忍受塵土、風沙、顛簸,更難以忍受的,是車輛和坦克越來越頻繁的故障。

西北的春天,幹燥無比。而且甘肅這一路的草原和植被,遠比不上河套平原那麽茂盛。車輛零件和油缸裏,總是積攢了很多的沙粒和灰塵。而且,由長途行駛磨損產生的機械故障也頻繁出現。修理連完全忙不過來了。

剛過了永昌、還沒到張掖,公路兩邊拋錨的坦克就驟然多了起來。汽車還好一些,半履帶裝甲車稍次之,全履帶的坦克和裝甲車故障率最高。

明軍的“閃電”系列坦克,原本是設計來適應江南的潮濕、泥濘環境的。現在這種幹燥、多沙塵的環境,簡直就是水土不服。而且,即使在統一戰爭中,裝甲部隊的長距離調兵也都是用火車運輸。左路集團軍群在山西雖然沒有火車,但那好歹是打打停停,從沒有一次性奔襲這麽長的距離過。

現在,是什麽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媽了個X,”向小強坐在長官車裏,看著路邊一輛接一輛地拋錨坦克,狠狠地罵道,“這樣到了北疆,還指不定誰滅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