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瓜分(第2/2頁)

高層一致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現在面臨一道選擇題,而這道選擇題在這些軍政官員們看來,太明確不過了。

十幾天之前,一艘蘇聯貨船駛進了東京灣,一個蘇聯秘密使團抵達東京。帶團的就是斯大林的心腹、外交老手——莫洛托夫。他帶來了斯大林的一個建議:趁著明國剛打完一場大戰、北方未穩、尚不能形成戰爭潛力的時候,蘇日兩國聯合對明國下手,爭取在明國北方弄出一個緩沖區來。最理想的方式是讓北清復辟,成為兩國的傀儡。

莫洛托夫甚至在地圖上劃出了未來的勢力範圍:北方的西部——甘肅、內外蒙古西部、南北二疆屬於蘇聯勢力範圍;東部的東北、華北各省,屬於日本勢力範圍。

斯大林打什麽算盤,日本人當然知道。加上蘇聯人近期在南疆北疆搞得一連串動作,日本人明白斯大林多半要想在大明西北動手了。這時候想拉上日本一塊兒幹,兩面夾擊,讓剛拿下北方還沒喘口氣的明國陷入兩線作戰。

莫洛托夫說的很直白:蘇聯不允許資本主義的明國直接橫臥在蘇聯南側,確保長遠的將來,東方沒有後顧之憂。而日本更需要廣泛的大陸領土,消除成為亞洲領袖的障礙。我們雙方的目的不是吞並明國,而只是盡力把北方恢復到統一戰爭前的狀態,同時我們兩家等於是瓜分了北清,都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這個利益必須兩家一起做才有可能成功。任何一家單獨對付明國,都難以實現預期的目的。

日本人也很精明,知道斯大林表面很慷慨,自己只要中國西北的幾個省,而把中國北方最肥沃、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華北劃給了日本,但實際上有點讓日本為蘇聯火中取栗的感覺。東部各省千好萬好,那是明國的核心利益範圍,是明軍要拼了命的守護的。而西北各省雖然貧瘠,但只要日本在東邊也鬧騰著,明軍就不會棄東部而顧西部,一定會把主力留在東部和日軍作戰,而讓蘇聯輕易地在西邊摘到桃子。

但是蘇聯人雖然這麽打算,日本人卻另有自己的算盤。用林銑十郎的話說,日本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盡力擴大自己的利益,盡力削弱明國。但是,絕對不能做主力。主力一定要留給蘇聯來做。而且,一定要等到蘇聯和明國打到白熱化、明國精銳盡數調往西北之後,日本才能在東部動手。日本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憑著這個“弱小”,日本就有了充分的讓蘇聯先動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