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宣戰?(第2/2頁)

沈榮軒沉思道:

“恐怕蘇聯還真有這個考慮。你說得很對,蘇聯這麽搞,一是多了一塊遮羞布,看起來好歹像個‘國際幹涉行動’,而不至於是赤裸裸的入侵。其次,斯大林也可能在借此向我們傳遞態度,即希望把戰爭控制在局部,希望我們知難而退,不要引起明蘇兩國的全面大戰,那樣對雙方都沒好處……”

四座一片冷笑聲。就是最溫和的大臣,此刻也都在摩拳擦掌,恨不得對蘇宣戰了。……但是,他們畢竟是大臣,不是那些軍隊和大學裏的熱血青年。只是“恨不得”而已。至於是否宣戰,還是要經過商討,還要結合皇室和軍隊的意見。當然,還有民意。

沈榮軒說道:

“這件事情,皇室和民間的反應肯定是一樣的,肯定是以悲憤為主,主張對蘇宣戰的聲音一定是壓倒性的。至於軍隊,這個很難說。這次被偷襲的主要責任人,就是統帥部的高層。不知道是否會引起人事變動。我下午要去覲見陛下,向她提出內閣的建議。在那之前,我想聽聽諸位的意見。”

陸軍大臣要求對蘇聯宣戰。在他看來,這件事情已經毫無疑問了。

“不立刻對蘇宣戰,”陸軍大臣李高亭說道,“除了要咽下國恥之外,還等於變相承認蘇聯炮制的這個‘國際志願旅’的合法性。那也就等於承認這不是‘蘇聯侵略大明’,而是‘國際幹涉大明侵略伊犁王國’……”

沈榮軒點點頭,然後轉過頭來問道:

“海軍部的意見呢?”

海軍大臣沉吟道:

“在對蘇作戰中,海軍只是次要力量,甚至只是個旁觀者。本來我不便多說什麽。不過……也許我們應該吃一塹長一智,認真考慮一下向小強的觀點了。”

“什麽觀點?”

“留心日本。”海軍大臣說道,“蘇聯這就是個教訓。我們不要以為和對方簽訂了協議、也給了對方大片土地,對方就會不再打我們的主意……蘇聯幅員遼闊、且重心在歐洲,依然如此,那麽日本國土狹小、且中心就在東亞,它難道不會有趁火打劫之心?所以,我認為對付蘇聯自然要全力反擊,不過能不宣戰最好不要宣戰,我們寧可默認就是跟‘國際志願旅’在打仗。以便控制戰爭的程度,東方一旦有事,我們不至於陷在裏面出不來……”

他這麽一說,在座的幾位大臣也都思考著,微微點頭。

外交大臣也點頭說道:

“還應該考慮到一些國際問題……比如,我們的鐵路最西端只到蘭州和西寧,剩下一千多公裏全靠公路。那就意味著我們如想打贏這場戰爭,就需要大量的汽車。甚至比統一戰爭多得多的汽車……向短時間內得到這麽大量的汽車,只有一個方法:從美國購買。如果我們沒有宣戰,那麽根據美國《中立法》,我們可以暢通無阻地購買一切戰爭物資,包括汽車和各種武器。但如果我們宣戰了,那麽我們就是交戰國,還會遇到上次一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