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毀約還是履約(第2/2頁)

支持毀約的人認為:現在和德國合作的好處基本上都到手了,北清也滅了,中國也統一了,德國能給我們的差不多都給我們了,很多德國的新技術我們也都應用發展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了。另一方面,德國這兩年的所作所為也越來越不堪,再跟它攪在一起,真的很毀自身形象。現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來自英美的支持,尤其需要美國的巨大生產能力,來幫助我們打贏兩場戰爭。毀約自然是很不好,不過也沒有辦法。如果大明想重新站隊、再一次讓利益最大化的話,承擔毀約的名聲,也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但支持履約的人認為:事情不能這麽看。大明這近百年來在世界上有那麽好的人緣,那麽多的盟友,讓那麽多國家相信自己、不提防自己,靠得就是“誠信”二字。一個國家在世界上混,就和一個人在社會上混一樣,無信不立。一個國家言而有信,簽約必履,承諾必守,會讓很多國家都願意跟你交往,而且不怎麽防備你。為什麽大明海軍力量那麽強大、國力那麽強大,可英法美諸國並不擔心大明圖謀他們的南洋殖民地呢?為什麽日本的海軍力量和大明差不多、但是國力卻大大遜色,但西方諸國從不提防大明,反而對日本嚴加警惕呢?為什麽當大明向西方諸國發出照會、要求他們不派船幫日本運貨、他們就都照辦了呢?

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和大明的關系很值得維持,而和日本的關系就不那麽值得維持。毀約等於是耍流氓,大明可能覺得毀這一次約無傷大雅,況且毀的又是納粹德國的約,但別國不這麽看。雖然在這件事上,他們肯定支持大明和德國毀約,但大家私下裏會想:明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這次毀的是納粹德國的約,但下次說不定就會毀我們的約。那麽大明的信用就會大受損失。一個國家一旦信用喪失,成為了諸國眼中的流氓國家,那麽即使他再強大、強大如蘇聯那樣,也照樣會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排擠。

向小強比較傾向後一種意見。他也覺得一個國家在世界上混,就像一個人在社會上混一樣,先不說仁義道德什麽的,起碼“關系網”很重要。二十世紀已經開始全球化了,僅憑著自己的蠻力單打獨鬥終究不是辦法,還得要拉幫結派、培植人脈,必要的時候能借力打力,一呼百應。就像後世美國那樣。那麽如何和別人相處,就非常重要。不管怎麽說,“言而無信”絕對是取死之道。毀約,得到的是眼前利益,喪失的是今後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