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再遇圖哈切夫斯基(第2/2頁)

南疆和北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北疆基本上是牧區,主體民族是哈薩克,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基層社會結構比較松散。而南疆基本是農耕區,主體民族是維吾爾,大部分都過著農耕的定居生活,基層社會結構比較穩定。蘇聯之前的集體公社政策也好、現在的“饑餓武器”也好,在農耕區破壞力比在牧區大得多。因此,南疆的反抗一直都比北疆更為激烈。

現在明軍攻打進來,各地也是相繼大規模暴動。明軍打到哪裏,當地蘇軍要應付的第一件事先不是抵抗明軍,而是鎮壓暴動。當然蘇軍有槍有炮,老百姓不是他們的對手。但這樣一來,蘇軍卻基本沒有嚴陣以待的機會,起碼不能根據軍事防禦來調兵,得根據暴動地區來調兵。防守計劃全被打亂了。

北疆和南疆之間隔著高高的天山,很難相互調兵。蘇軍只能千裏迢迢的從大後方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調兵,要橫跨整個南疆,路途遙遠,沒有鐵路。用公路運兵,蘇軍的汽車運力又遠不能跟現在的明軍比。因此在短期之內,南疆的蘇軍就處於一個非常孤立的境地。

從6月7日到6月19日,明軍南路攻勢在12天之內,推進了600公裏,從吐魯番橫跨巴音郭楞,一直打進阿克蘇。塔克拉瑪幹沙漠以北的綠洲走廊,已經被收復了將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