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經濟危機(十)(第2/2頁)

明治政府軍的海軍裏面有三艘鐵甲艦,在六天的海戰中每天都登場。擊中了蝦夷共和國的鐵甲艦上百炮,挨了蝦夷共和國鐵甲艦近兩百炮的炮彈。雙方誰也沒能擊沉對方的鐵甲艦,甚至沒辦法重創對方的鐵甲艦。

倒是非裝甲艦的戰鬥挺慘烈,明治政府的非裝甲艦就是真的木殼,蝦夷共和國的非裝甲艦指的是鐵甲厚度在50-100毫米之間的薄皮船。這種薄皮船防禦不了12磅炮的近距離轟擊,鐵甲艦技術比單純的木殼復雜的多,維修起來成本很高。屬於很雞肋的玩意。兩邊激戰起來之後打得熱火朝天,明治政府軍的木船沉了四艘,蝦夷共和國的海軍沉了一艘。沒沉的船也是傷痕累累,船體上被轟出不少缺口。

蝦夷共和國戰鬥力在旁觀的英國艦隊面前並不算什麽,英國艦隊甚至認真的討論著是不是幹脆赤膊上陣算了。但是鐵甲艦真的太難打沉了,英國艦隊也不能保證短時間內就徹底擊沉蝦夷共和國的那六艘鐵甲艦。另外一個問題就在於,英國人這麽幹完之後,中國人會不會也赤膊上陣呢?

英國艦隊前來觀戰的目的還真不是要找借口參戰,而是想近距離看看北海艦隊。有關中國新式軍艦的傳聞很多,就是在這條津輕海峽中,中國的軍艦擊沉了日本的鐵甲艦。在橫掃北方俄國人的戰鬥中,這支艦隊立下了大功。有關這支艦隊的說法很多,那奇特的造型,兇猛的火力都讓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大感興趣。英國艦隊在海上也曾經遠遠的驚鴻一瞥,等他們想靠過去的時候,這支艦隊以極快的速度跑掉了。

以中國表現出來的能力,英國方面不會認為中國人就傻乎乎的看不出這場海戰的重要性,派遣艦隊來壓陣觀戰是應有之義。可沒想到左等右等,中國艦隊始終沒有出現。這就讓英國人感到非常意外。

最後英國海軍還是選擇了比較理性的做法,因為英國皇家海軍有一個傳統,就是遇敵必戰,開火之後就要往死裏打。擅開戰端的話就得遵從傳統,這對英國其實沒什麽利益。

英國艦隊離開的平息下來的戰場之時,回頭看了看蝦夷共和國的艦隊,這次的爭鬥算是英國方面吃了癟。由明治政府控制的日本三島財力有限,無法從英國大量購買軍艦。所以英國人覺得北方的蝦夷共和國更沒有財力。沒想到中國居然不計成本的大力支持蝦夷共和國。如果想在未來的爭鬥中占得上風,英國就只能采取與中國同樣的策略,給明治政府更多軍艦。或者逼迫明治政府拿出更多錢財購買大量軍艦。但是不管采用任何選擇,都會遇到極大的阻力。如果在日本暫時沒有搞頭的話,那就得尋找別的突破口了。

1873年5月5日,英國使者踏進了漢城,求見高麗國王。高麗國王最近覺得日子挺不錯,中國人撤出了高麗。雙方順利的恢復了邊界。至於中國租用了巨文島這件事,高麗國王還真覺得不是什麽事。

巨文島這地方的確是個要沖,可不租給中國巨文島,中國說要租用濟州島怎麽辦?湘軍就不是高麗能抵擋的,輕松消滅了湘軍的光復軍更不是高麗能夠抵抗的。一座小島三十年的租期就能穩定與中國的關系,這實在是太劃算了。

對於英國使者的求見,高麗國王也不是太在意。等雙方見面之後,英國使者提出了想在高麗租用港口讓英國軍艦停泊的請求。高麗國王聽完之後登時就變了臉色。

高麗當了中國上千年屬國,當著當著就習慣了。中國這東家也不是對屬國拼命壓榨的那種,很好說話,到了關鍵時刻也肯出手相助。高麗當然知道英國人在日本亂竄的操行,但那是日本的事情。可讓英國人到高麗租用島嶼,這就是引狼入室。不用思考太多,高麗國王立刻就拒絕了。

英國使者也不意外,他只是丟下一個不輕不重的威脅就告辭離開。就在高麗國王還不清楚英國人到底是什麽意思的時候,5月15日,一支日本艦隊出現在高麗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