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吃飯問題的晉級(八)(第2/2頁)

儒家之所以幾千年來能夠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學派,因為取士的考試內容是儒家的經典。儒家經典變成了考試中非常微小一部分的時候,儒家的地位也就與取士的考試內容成正比。

桐城派的那幫人也曾經認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好歹也得算是個“隱士”,在這恐怖的社會中為續存儒家繼續生活下去。可問題在於,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面,他們的知識落伍了,他們的文化落後了。那幫泥腿子跟著政府,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包括桐城派自己也到了分崩離析後續無人的地步。

對面這個泥腿子出身的阮希浩,絕不會被認為是儒家的人。可當這個人尖酸刻薄的用文化典故來嘲笑儒家的時候,必須把他當成文化人來看待。同樣作為文化人,儒家的文化人現在就低人一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年輕人誰肯從事一個注定低人一等的行業。哪怕是在五胡亂華上百年中,大批儒家繼承者還為保存文化跑到南方,甚至跑到西北開壇授課,艱難傳承。而短短二十年,儒家已經從社會中被連根拔起。這種手段即便稱為處心積慮都毫不為過。

不過阮希浩也沒有要拿自家親家翁做法的打算,周大洪那句“暴秦”的確讓阮希浩很不痛快,他也笑道:“親家翁此次所提的郡縣制,很有見地。我也受教了。”

周大洪賠笑著說道:“能幫上忙就好。”

又說了一陣閑話,兩人出來。卻發現阮希浩的女兒阮軒已經帶著丈夫和女兒先走了。阮希浩的老婆聽丈夫問起,還埋怨地說道:“你們在裏面談話,孩子也不敢打攪。她明天就要考試,這得先回去安排一下。這連飯都沒吃,走了!”

看著阮希浩竟然有點無法應對的模樣,周大洪心裏面覺得更難過了。他不是為阮希浩難過,而是為這世道難過。

阮希浩的夫人四十多歲,依然風采卓絕,這就可見年輕時候的容貌。阮希浩也不醜,所以女兒阮軒相貌很出色。但是她決定結婚前就和周大洪的兒子一起買房,根本沒有和公婆一起住過。阮軒和周大洪的兒子是大學同學,兩人都是學機械的,在機械工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她靠自己的工資就完全能養家糊口。從諸多生活細節來看,阮希浩的女兒對周大洪家的地位要求只是能拿出手不丟阮家的人就好。阮軒對丈夫的要求就是一個,“既然大家都能撐起家,你要對我好!”

按照儒家的社會理念,這“牝雞司鳴”的局面簡直是亂套了,這可是亡國之兆。可他兒子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看到美女腿都軟了,夫妻兩人偶爾也吵嘴,特別是阮軒生了孩子之後數落丈夫的次數明顯變多。可周大洪的兒子毫無男子漢的氣概,小心謹慎的應對老婆。這兩人的日子也算是過得和和美美。只是這和和美美的基礎卻是禮崩樂壞,世道不古。

不管心裏面怎麽不爽,周大洪也沒辦法。以往的時代裏面,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現在的新時代,皇帝韋澤一句“婦女能頂半邊天”,這世界就全變了。以前只有丈夫修了妻子,現在婚姻法的離婚中,女性們休夫比例相當大。

周大洪再是個儒家信徒,他好歹也是個人。因為自己不高興就逼著兒子離婚,他也幹不出來的。更何況,周家撐門面的是周大洪最小的弟弟,而不是周大洪本人。若是他敢這麽幹,甚至不用阮希浩出手,他那個先從軍後當了安慶市市委書記的弟弟就不會答應。儒教的基本基礎就是堅定不移的為權力服務,現在代表權力的就是阮希浩這等人。而不是靠親屬關系才勉強擺脫了“賤民法”打擊範圍的周大洪。

這種鬥爭已經不是思想的鬥爭,更不是制度的鬥爭。而是人之間的鬥爭。不談儒家牛B的時候制定的秩序,只談人情的話,周大洪根本不敢對他兒戲阮軒有什麽刁難。更何況阮軒早早的就把公婆刁難的可能斬斷了,他們夫妻已經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