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危機擴散(十六)(第2/2頁)

如果韋澤、馬叔、恩叔也在英國議會席位上聽議員塞西爾·羅得斯的演講,他們大概會呆住吧。中國搞了土地國有化的制度,中國剝奪了土地的私有屬性,將土地的屬性定位為社會大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這個制度在歐洲激發了土地私有者們的無比仇恨,大富豪仇恨它,大地主仇恨它,甚至普通的土地私有者們都敵視土地國有制度。然而在資本主義領頭羊英國的議會中,塞西爾·羅得斯這位殖民政治家除了用響亮的聲音喊出那句“土地國有”的禁忌之言外,明確表明了改變土地屬性的意見……

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命力看似還沒到枯竭的時候呢。

在怒斥的反對聲和叫好鼓掌的支持聲中,塞西爾·羅得斯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這位殖民帝國主義者並不打算把自己的想法限於一次演講,之後的幾天裏面,塞西爾·羅得斯把英國重量級人物拜訪了一圈。有些人已經聽過塞西爾·羅得斯的理念,有些人並沒有聽過塞西爾·羅得斯的設想。

鉆石巨頭,礦業巨頭,英國議會議員,牛津大學畢業生,塞西爾·羅得斯先生推銷著他的理念:收復美國,把英國首都遷到北美,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工業發達的新英國。

英國本土狹小,土地早就有主。議員塞西爾·羅得斯並不準備在關系錯綜復雜的英倫三島上搞土地革命。他著眼的是土地面積幾十倍於英倫三島的美國。如果能拿下美國,把大英帝國從一個歐洲邊緣的島國變成一個真正的強大大陸國家,英國的未來就完全不同。

“大英帝國並不是從一個歐洲國家變成一個北美國家。如果您這麽認為,我認為只是一種曲解。無線電報與海底電纜讓英倫三島和北美之間的通訊變得無比迅捷。情報交流不過是一小時,甚至是幾分鐘的事情。”面對重量級人物有關英國屬性變化的質疑,議員塞西爾·羅得斯努力解釋著。

“當下的現狀是英倫三島支撐著整個大英帝國,如果我的建議能夠得到通過的話,本來就已經無比強大的英倫三島背後有一個實力超過英倫三島十倍的強大本土支持。英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僅不會降低,反倒會幾倍,十幾倍的增加。閣下,以現在英國的土地,您認為英國人口能在未來四十年內增加到現在的四倍麽?可一旦奪回北美,我可以保證,英國人口就能達到現在的四倍,甚至更多。那時候大英帝國一國人口就相當於整個歐洲人口的總和,面對這樣的大英帝國,歐洲國家還敢有任何反抗不成?”

這個前景很容易理解,英國巨頭們唯一不能接受的大概是議員塞西爾·羅得斯這種革命性的態度。付出巨大的代價吞並美國之後居然要在北美搞起土地國有制。議員塞西爾·羅得斯應該表示由英國巨頭們在北美搞起新一輪瓜分才對麽。

但是議員塞西爾·羅得斯是個有理想的人,他堅信,新的英國應該以有全新的進步姿態。

1873到1881年的8年裏,羅得斯除了從事經濟投機活動外,還用近一半的時間回國到牛津大學學習經濟和哲學。在這8年中,羅得斯的一整套極端反動的理論開始形成。牛津的一位哲學家曾經告訴他,英國要成為“全世界光明的源泉,和平的中心”,就“必須抓住任何一塊它能插足的富饒的荒地,盡它所能,又快又遠地建立由最有力量、最勇敢的人開拓的殖民地”。

英國當下的強敵中國的崛起雖然很意外,甚至很古怪,可中國的崛起之路在議員塞西爾·羅得斯看來恰恰是走了這樣的道路。強大勇敢的中國人所到之處,野蠻變成了文明,蠻荒變成了富饒。既然土地國有制度被證明其行之有效,英國沒有理由拒絕學習敵人的成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