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真誠

德國人確實是有紀律性,說投降那就是真的投降,絕對不會降而復叛。

用中國話來說,就是:說話算數。

就在路德維希·馮·施羅德向陳康健交出象征著指揮權的指揮刀之後,數千德國人在裝甲部隊步兵的指引下,有秩序的交出隨身武器,然後返回軍營等待進一步處理。

沒有反抗,沒有拳腳相加,也沒有怒目相視劍拔弩張,就像是上下班的時候正常交接,德國人平靜的接受了這個結果。

或許是戰爭已經進行的太久,人們都已經累了。不管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他們都想結束戰爭。

雖然戰爭不會因為數千德國人的投降而結束,但對於這些德國人來說,他們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而身為勝利者的裝甲團,他們的戰爭還在繼續。

幾乎是剛剛把所有的德國人關進營地,裝甲團就迎來了下一波德國人。

這次是從蘭斯趕過來增援的第20步兵師,他們隸屬於第十七軍第十四預備兵團。

一般來說,一個師大概有17000人左右,這些人如果是列隊行軍,隊伍可以延伸兩公裏左右那麽長。

第20步兵師來得比較急,他們的先頭部隊是一支500人左右的騎兵部隊,這或許是這個步兵師裏唯一的一支騎兵部隊。

當騎馬的騎兵遇到開坦克的第二代“騎兵”,武器的代差劣勢表現明顯。

在塔得努瓦面對蘭斯一方的平原上,數百名騎兵望著前方嚴陣以待的近百輛坦克猶豫不決。

逃是逃不得,威廉皇儲就在十幾公裏之外等待他們救援,他們不能逃,也不敢逃。但是進攻看上去也不太可能,因為是騎兵部隊,為了快速轉進他們沒有裝備火炮,可以使用的武器除了背上的騎槍,就只有腰間的馬刀,缺乏對付坦克的辦法。

當第一輛坦克出現在索姆河戰場上的時候,就標示著傳統騎兵的沒落。但總會有些人不信邪,堅持使用傳統騎兵拒絕坦克,比如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他就是一名堅持傳統騎兵的將領。

這樣的人還不少,以至於在另一個時空中到了二十多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仍然有部分國家迫不得已或者是頑固堅持組建騎兵部隊。1939年9月,德國的戰地記者報道波蘭騎兵使用大刀和長矛對抗德國人的坦克,這種用屁股想都不可能發生的“神話”居然被雙方普遍接受。德國人從中看到了自豪和成就,波蘭人從中看到了勇敢和忠誠,至於那些傳播謠言的人,天知道他們看到了什麽。

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使用騎兵去進攻裝甲部隊,德國人的騎兵指揮官顯然也不傻,他帶著騎兵向著裝甲部隊陣地的側翼迂回,把進攻權讓給了源源不斷抵達的步兵。

“皮厚血條長”只是裝甲部隊的優勢之一,機動突擊才是裝甲部隊的核心優勢。

所以陳康健不等德國人展開他們攜帶的火炮,馬上命令坦克部隊發起突擊。

在埃拉尼地區的演習中,劉子正手下的炮兵創造了兩分鐘展開火炮陣地的神話,德國炮兵顯然達不到這個標準。這並不能說明劉子正手下的炮兵比德國炮兵更加職業,而是德國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單單是選擇火炮陣地這一點就不是兩分鐘能夠完成的。

更何況陳康健指揮的坦克還是邊走邊打,這使形勢看上去更加迫切,以至於炮兵們手忙腳亂,還沒等設好駐鋤,裝甲部隊的坦克就已經沖到火炮面前。

這還怎麽打?

沒法打!

武器的代差優勢就是這麽明顯,傳統的步兵部隊在裝甲部隊面前不堪一擊,沒有絲毫反抗能力。騎兵部隊則是根本就找到出擊的機會,只能無奈怏怏而去。

好吧,傳統騎兵在裝甲部隊面前總算還有個優勢,他們的戰馬跑得比較快。這也只是暫時的,很快,傳統騎兵連這點優勢也保不住。就算是現在,如果長距離奔跑,戰馬還是跑不過坦克,只不過是陳康健的部隊領到的任務是卡住塔得努瓦山口,並不是殲滅這些騎兵,這才讓他們逃出生天。

戰俘營裏又多出來一萬多戰俘,3個團級營地塞得滿滿當當。

德國人的組織紀律性再次發威,他們按照之前的軍銜自發的維持戰俘營裏的秩序,沒有搗亂,沒有串聯,一切正常,甚至醫療兵還在繼續救護在剛才的戰鬥中負傷的傷兵。

德國人看這些看守士兵的眼神裏,幾乎看不到仇恨和厭惡,有的只是夾雜著一絲好奇的平靜。當負責看守的士兵幫德國人的醫療兵找來一些藥物時,這些眼神裏還多了一絲感激。

德國人因為資源耗盡,部隊中只有少量藥物,甚至連繃帶都是紙做的,藥物只有軍官負傷時才能少量使用,普通士兵哪怕是重傷也已經和藥物絕緣,只能靠自身的恢復能力慢慢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