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夷為平地

陳永福和鄭經遇襲的時候,陳康健率領部隊已經抵達海參崴。

陳康健率領裝甲第一師三天前從杜耐登陸,從陸路向海參崴方向包抄進攻。

整個登陸過程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俄羅斯軍隊在杜耐海邊僅有幾個預防性質的哨所,也全部都已經人去樓空。

裝甲第一師順利登陸,然後沿大卡緬-羅曼諾夫卡-阿爾喬姆迂回攻擊海參崴。

從杜耐到海參崴,海面距離雖然近,從陸上繞行就遠得多,距離大概是100公裏左右。

這一路上山巒層巒疊嶂,人跡罕至,道路崎嶇難行,陳康健不得不派工兵團前出,開辟一條可供裝甲第一師坦克部隊和汽車部隊前進的通道。

結果這一走就是三天。

好在裝甲第一師這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否則的話,拉扯的時間會更長。

雷諾FT-17的質量還是可以的,這一路上,跋山涉水上百公裏,只有十余輛坦克拋錨,大多數坦克都順利抵達海參崴。

俄羅斯人對於海參崴非常重視,他們在海參崴陸地方向修築有堅固的堡壘群,這些堡壘綿延十余裏,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不折不扣的遠東第一要塞。

好在陳康健早有心理準備。

就在北征軍團即將出發的這幾個月裏,蘭芳已經搜集到了足夠的資料,對於海參崴的陸地防禦設置有了初步的了解,陳康健有足夠的信心攻下海參崴。

雖然這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俄軍的狙擊,但並不代表海參崴沒有,裝甲第一師有大量的坦克,如果在平原上,俄軍幾乎沒有任何優勢,那麽因為海參崴這裏有足夠堅固的防禦陣地,所以這裏肯定會有俄羅斯軍人防守。

高爾察克確實下達了撤走守軍的命令,但並不是所有的俄羅斯軍隊都會聽從高爾察克的命令,肯定會有人為了俄羅斯軍人的榮耀拼死一搏。

當部隊到達距離海參崴只有3公裏的時候,陳康健命令部隊展開,呈戰鬥隊形向海參崴發起進攻。

其實經過歐洲戰場兩年多的磨練,裝甲第一師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步坦協同最熟練的部隊,隨著陳康健的一聲令下,裝甲第一師立即以連為單位展開,向海參崴發動進攻。

海參崴三面環海,城市位於穆拉夫維耶夫阿穆爾半島上,陸地面積最窄處大概十公裏左右,因為半島上多山脈,很多地方裝甲部隊無法展開,可供利用的攻擊戰線大概寬三公裏左右。

為了攻擊效率最大化,陳康健第一次進攻就拿出一個團,一共12個連隊,120輛坦克,配合2600名步兵發起進攻。

幾乎每一輛坦克,都有二十余名士兵伴隨進攻。

坦克和步兵互相輔助,步兵為坦克掃平障礙,坦克則為步兵提供掩護,並且負責攻堅。

幾乎每一個小隊,都配備有爆破手、攻擊手、機槍手、醫護兵以及攜帶火焰噴射器的士兵。

爆破手主要負責掃平障礙,最重要的任務是破壞海參崴碉堡群前寬達十二米深達五米的反坦克戰壕,同事在遇到守軍的堅固堡壘時,爆破手也要負責爆破。

攻擊手則是主攻部隊,他們裝備散彈槍、手榴彈、手槍等近戰武器,負責和攜帶火焰噴射器的士兵協作掃清守軍的堡壘,為後續部隊打開通道。

機槍手則是身兼兩職,他們既要壓制守軍的火力,也要在攻克堡壘之後就地設置防禦陣地,防備俄羅斯人有可能的反撲。

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就是陳康健在發動進攻前特別強調的。

於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之下,部隊的前進速度並不快,各分隊之間保持著一定的協調,一起向前推進。

真的是推進,當上百輛坦克吐著黑煙“紮紮紮”的前壓的時候,看上去確實很有威懾力。

在第一道反坦克戰壕前,攻擊部隊就遇到了麻煩。

俄羅斯經營海參崴已經很多年,這裏的防線全部都是永固工事,就連反坦克戰壕也一樣。

俄羅斯人開挖的反坦克戰壕,戰壕的底部包括兩側在內,全部都是混雜著鋼筋的水泥,爆破手空有炸藥,卻沒有用武之地,哪怕是兩個炸藥包一起上,也最多只是能炸出一個小豁口,根本無法達到預定效果。

好在裝甲第一師還有舟橋車,馬上就有舟橋車開上來,現場鋪設臨時橋梁,以供坦克部隊通過。

俄羅斯人很明顯沒有想到裝甲第一師居然裝備有“舟橋車”這種神器,在第一個臨時橋梁鋪設好之後,俄羅斯人馬上開始了狙擊。

咚咚咚咚……

幾乎就是一瞬間,剛才還一片死寂的碉堡群就像是被點燃了的煙花,整個碉堡群前後都噴出無數條火舌,足足有上百挺重機槍同時開火,用金屬風暴形容有點太稀疏,無數的彈頭簡直就像是一道金屬墻壁一樣,向著裝甲第一師的坦克部隊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