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理論基礎

或許到了這時,那些波斯人已經忘記了他們的初衷。

本來是針對蘭芳外籍軍團的流言,最終演變成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仇殺,這多少有點莫名其妙。

可以肯定的是“兄弟聯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兄弟聯盟”的煽風點火,波斯人不會吧屠刀對準那些猶太人。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那些聖殿騎士團的興風作浪,猶太人也不會使用如此暴烈的手段對付波斯人。

猶太人最引以為傲的是他們的頭腦,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動手是在是非猶太人擅長,當然了,如果涉及到切身利益又是另外一回事,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

客觀的說,蘭芳軍人在昨天晚上表現的還是不錯,至少蘭芳軍人恪守了軍人的克制,沒有參與到昨天晚上的仇殺中,相反還保護了相當數量的波斯人和猶太人,不管波斯人和猶太人對蘭芳軍人的觀感是多麽的不佳,對於這一點都要感恩。

表現不佳的是英國人和巴勒斯坦政府,無論如何英國人和巴勒斯坦政府都不可能推脫他們不知情,那麽在知情的情況下,英國人依然縱容了沖突的發生,那就不得不讓人懷疑英國人的立場。

英國人其實在這件事上是不持有立場的,不管是波斯人還是猶太人,死多少剩多少英國人並不怎麽在意。

別以為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想想二十一世紀的中東,不管中東人是如何的打生打死,只要戰爭不會蔓延到美國,你看美國人是不是在意?

美國人在看戲好吧!

所以當英國人找奧爾巴赫要一個交代的時候,波斯人和猶太人代替奧爾巴赫給了英國人一個交代。

你們不是不管我們的死活嗎?

那就永遠也不要管了!

對於波斯人和猶太人的態度,英國人很明顯是愕然,然後就勃然大怒,想要展示一下“宗主國”的實力。

就在這時美國人適時登場,美國政府對耶路撒冷的宗族仇殺高度關注,為了保護本國僑民的利益,美國人也要向耶路撒冷派出兵力。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確實是不少,但什麽時候這些猶太人都成了美國人?

不過現在也不是講理的時候,就在美國政府表態後不久,一支停靠在意大利的特混艦隊馬上就趕到巴基斯坦,然後就是海軍陸戰隊迫不及待的登陸。

這簡直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明搶,英國人真的是欲哭無淚。

耶路撒冷可是公認的“聖城”,美國人也想來看看究竟是有多“聖”!

不過這對英國人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相對於蘭芳人,英國人更擔心美國人,或者說,英國人更懼怕美國人。

英國人知道美國人對於現在的國際秩序感到不滿,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的美國人倒也不是在要求殖民地,只是想為美國的商品找到足夠的市場,但這同樣也是英國企業的要求,所以英國人不可能滿足美國人的要求。

蘭芳在東南亞的擴張本來就已經足夠讓英國人感受到壓力,如果再加上美國人,這可就不是一個東南亞的事,如果說蘭芳的根基是在亞洲,那麽美國的根基起碼有一半是在非洲,這可是英國人的自留地,絕對不會允許美國人插手的。

於是當美國人插手之後,英國人的氣勢洶洶馬上就變成畏手畏腳,耶路撒冷的局勢也變得更加微妙。

其實從“砍刀之夜”後,重建工作就已經開始,奧爾巴赫為了建設教堂不是囤積了不少建築物資嘛,這些建築物資馬上就被捐贈出來,要為在“砍刀之夜”中失去房屋的波斯人和猶太人重建家園。

這可是捐獻,不是趁機擡高價格,也不是有諸多附加條件的“援助”,就是純粹字面意義上的“捐獻”。

真是雪中送炭,非常符合“主愛世人”的博愛精神,滿滿的都是人道主義。

蘭芳軍人也沒有閑著,軍隊嘛,帳篷多得是,軍人們馬上在已經變成一堆廢墟的城市旁邊興建了兩個營地,一個用來安置波斯人,一個用來安置猶太人,同時開始清理城市裏的廢墟,要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新城。

所以當美國人來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個大工地。

真的是工地,覆蓋整個城市的那種,整個城市裏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場景,不管是軍人還是平民,不管是波斯人還是猶太人都在努力工作,城市裏的廢墟全部要清理出去,不管是新城區還是以前的老城區,其實城市建設都沒怎麽規劃,就是很隨意的大片零亂建築。

借著這個機會,奧爾巴赫是要建設一座新耶路撒冷,一座美麗的、整齊的、有完整配套設施的新城。

相對於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教堂,這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也只有梵蒂岡才有這個財力說建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