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家是放心的地方

關於秦致遠在科西嘉的付出“值不值”,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

明明是秦致遠種下的參天大樹,憑什麽法國人來摘果子?

明明是秦致遠締造的這一切,憑什麽這一切創造的稅賦都要交給法國人?

明明有最先進的醫療和教育,為什麽不全部搬到蘭芳,還有留在科西嘉受到法國人的掣肘?

這些問題真的沒有答案,秦致遠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科西嘉之所以有現在的一切,這和秦致遠密不可分,但也絕對不是秦致遠一個人的功勞。

這個功勞屬於所有科西嘉人,屬於所有當初參與到科西嘉建設的華人、歐洲人、波斯人、甚至是非洲人。

或許當看到仍然需要加強建設的蘭芳的時候,或許想到仍然積貧積弱的民國的時候,秦致遠也曾經動過把科西嘉島上的一切全部搬回蘭芳的念頭,但聆聽著此時此刻持續不斷的掌聲,面對一張張充滿感激的臉龐,秦致遠感覺一切都值得。

秦致遠來過、看到過、征服過,這已經足夠了。

掌聲一直持續了十分鐘之久,很多人的巴掌都拍紅了仍然不舍得停息,秦致遠不得不多次感謝,才能讓議員們平復激動地心情:“首先,我要感謝皮埃爾的邀請,以及諸位議員們的熱情歡迎,你們讓我感動,讓我找到家的感覺——”

秦致遠剛開口說了一句話,就再次被熱情的鼓掌聲打斷。

這一次議員們就矜持的多,等到秦致遠一開口,掌聲馬上就停息:“科西嘉是個美麗的地方,這裏承載著很多人的希望和未來,不管這個世界如何風雲變幻,這裏始終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放心的地方,我是如此的熱愛這裏,以至於無法找到合適的形容詞——”

秦致遠這是即興發言,沒有講演稿的,這倒也沒有妨礙,不加任何修辭的表達反而更能彰顯真摯的感情。

“——離開這裏已經有很長時間,很多時候我都會想,如果當初沒有離開這裏,現在的科西嘉會是什麽樣,現在我自己會是怎麽樣,這或許沒有意義,但能證明我的心始終在這裏,從來沒有離開過——”說到動情處,秦致遠也忍不住濕了眼眶。

“——《凡爾賽合約》雖然簽訂,但矛盾並沒有徹底消失,《椰城海軍條約》雖然限制了軍艦噸位,但新技術層出不窮,海軍的主力艦越來越強大,所有的國家都沒有任何收斂,《開羅協定》雖然規定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不過看上去並沒有任何限制作用——咱們的世界仍然被戰爭的烏雲籠罩著,戰爭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警惕每一個令人不安的苗頭,警惕所有的野心家,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破壞我們的生活,危及我們的幸福,如果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麽我們一定會送他下地獄!”秦致遠用一個最強烈的感嘆號結束了這個演講,回報秦致遠的是長久而激烈的掌聲。

第二天,蘭芳的法國的所有報紙都全文刊登了秦致遠的演講,《每日新聞》以《我們決不允許》為標題刊發了福煦撰寫的評論文章,這成了一個標志,標志著蘭芳第一次以“秩序維護者”的方式正式發出自己的聲音。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意大利的《意大利人民報》就用《野心家的野心》來表示對秦致遠的鄙視。

《意大利人民報》就是墨索裏尼在擔任意大利總理之前任職的報社,在蘭芳和意大利已經斷交的前提下,又有秦致遠訪問撒丁共和國的這種事發生,《意大利人民報》有足夠的理由抨擊秦致遠。

在《意大利人民報》的評論文章中,秦致遠成了那個賊喊捉賊的家夥,明明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野心家,卻在提醒人們要警惕野心家,實在是令人貽笑大方。

秦致遠犯不上跟這樣的報社打嘴炮,也不屑於回應他們,倒是《每日新聞》的意大利分部鄭重其事的和《意大利人民報》開了戰。

《每日新聞》把反駁的著眼點放在了蘭芳為境內人民帶來的美好生活上,西部省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植樹造林”成了最好的注腳,誰都知道沙漠地帶不適合人類生存,但不管是波斯人還是歐洲人,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治理沙漠,正是因為蘭芳人的到來,才為中東那片土地帶來了生機和希望,如果這樣的行為叫做“野心”,那麽就讓“野心”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必須要說,歐洲人的社會責任感還是比較強的,《每日新聞》雖然是站在蘭芳的立場上發聲,但在意大利境內居然也有一部分擁躉。

西方民主政治這一點還是有點好處的,至少蘭芳和意大利交惡,不會影響到《每日新聞》在意大利的分部,蘭芳雖然關閉了駐意大利的大使館,《每日新聞》的意大利分部卻能夠正常運行,不管是意大利分部記者的采訪,還是意文版《每日新聞》的出版,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當然了,報紙銷量的下降倒是也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