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挽歌

能當外交官的,就沒一個是笨蛋,就算是外表憨厚的列夫,腦袋裏也住著一個猴子。

現在的事是明擺著的,蘭芳人仗著兵強馬壯就是挑明了要欺負人,莫斯科那邊又沒有做好強硬的準備,所以不管這個《合約》是什麽內容,最後都是要簽的。

而不管是誰,只要在《合約》上簽字,就肯定會被秋後算賬。

斯大林那個人反復無常,他可不會因為下屬替他背黑鍋就網開一面,所以這個字是誰簽誰倒黴,就跟清帝國的那位“東方俾斯麥”一樣,《馬關條約》也是沒有選擇,但民眾不會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只要簽了就是民族罪人。

莫斯科一句“酌情處理”,把談判主持人格奧爾基嚇得“昏迷不醒”,蘭芳人還在等信,這個字看上去只能是列夫去簽。

列夫沒有選擇,身為蘇維埃外交官,列夫只能選擇繼續談判,哪怕是簽完字就被絞死,列夫也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所以談判再次開始時,蘇維埃這邊的談判代表就剩下列夫一個人,隨員只有一名翻譯和一名記錄員,實在是淒慘無比。

伊萬對蘇維埃真是恨之入骨,看到蘇維埃代表團就剩下這麽三個人,伊萬還是痛打落水狗:“一億三千萬俄羅斯人都湊不齊一個代表團?你們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可真高——”

看上去確實“高”,要不蘇維埃也不會放棄了所有高爾察克時代的外交官,伊萬本人就是被淘汰者之一。

“沒有一億三千萬了,現在的俄羅斯,只剩下一億一千萬,或許還不到——”列夫沒有鬥嘴的心情,一句話說的伊萬也閉了嘴。

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曾經伊萬也是深愛著俄羅斯的,否則伊萬現在不會如此針對俄羅斯。

蘭芳在處理對外關系上有回避原則,就算伊萬是外交人員,但如果伊萬表明態度不想參加和蘇維埃的談判,蘭芳外交部也會尊重伊萬的選擇。如果伊萬對俄羅斯沒感情,伊萬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回避”,然後就能好整以暇的看蘇維埃的笑話。

不過伊萬沒有這麽做,親手埋葬俄羅斯人的驕傲,是伊萬表達感情最直接的方式。

世界大戰結束時俄羅斯還有一億三千萬人,但經過這麽些年的鏖戰,俄羅斯現在的人口或許還不到一億一千萬。

或許是因為生存環境比較惡劣,俄羅斯人不大在乎生命,當初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時候,把那些資產階級、封建貴族、教會人士幾乎殺了個一幹二凈,連沙皇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聯合政府上台後,高爾察克對布爾什維克的死忠也不手軟,攻占聖彼得堡的時候,死於戰火中的平民就超過五十萬人。然後布爾什維克卷土重來,又是一輪殺戮——

這麽殺來殺去的搞上好幾年,再多的人也能給你殺光了。

所以斯大林是真不敢和蘭芳撕破臉,俄羅斯的鮮血已經差不多流幹,蘇維埃甚至都沒有足夠的士兵可以抵禦蘭芳人的坦克。

在面對歐洲國家時,俄羅斯一貫是有人口優勢的,如果連這個人口優勢都已經失去,真不知道俄羅斯還有什麽東西能拿得出手。

“這就是你們幹的好事,現在的俄羅斯就是你們想要的俄羅斯嗎?”伊萬的眼眶已經泛紅。

“這不也是你們想要的嗎——”列夫面無表情,只有顫抖的雙手能顯示出列夫激動地心情。

其實說的都沒錯,不管是聯合政府還是蘇維埃,都要為俄羅斯的現狀負責任,甚至直接參與其中的蘭芳人、以及隔岸觀火的英、法都有責任,俄羅斯的現狀不是某一個人造成的,簡單的把責任歸咎於某一方都是在推卸責任。

“好了,讓我們進入正題——”張敬宗拍拍手,結束沒有意義的爭吵,把議題拉入正軌:“對於我們的建議,大使先生考慮的怎麽樣了?”

張敬宗並沒有提及莫斯科,或許列夫不知道,蘇維埃駐蘭芳大使館和莫斯科之間的每一封電報都在蘭芳國家安全局的監控中,俄羅斯人對於密碼並不怎麽重視,蘭芳國家安全局想要破譯俄羅斯人的密碼並不困難。

“我考慮的怎麽樣重要嗎——”列夫笑得慘淡,嘴角抽了抽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的確不重要——”張敬宗沒有憐憫,向伊萬點了點頭,然後繼續隱身。

憐憫!

這種情緒絕不可能出現在張敬宗身上,張敬宗是東北人,加入外籍軍團之前是北洋政府的軍官,俄羅斯人有多可惡,張敬宗很清楚,每一個東北人都有切膚之痛。

“俄羅斯人想要和平,那很好,這是你們獲得和平的代價——”伊萬不客氣,拿出一份擬定好的條約遞給列夫。

列夫接過來的時候從表情到心情都是麻木的,有那麽一瞬間,列夫想直接在上面簽字,好早點結束這個令人煎熬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