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少爺來了(第2/3頁)

那刻起,他就喜歡上了這種充滿了暴力美的鋼鐵堡壘,也是那刻起,他如饑似渴的收集著歷史上戰列艦對決的痕跡,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甲午才是鐵甲艦登上舞台的首戰,但事實上,早在1879年,智利與秘魯和玻利維亞之間就發生了一場規模不算大的海戰,而在那次海戰中,首次出現了鐵甲炮塔和著名的鐵甲中央房炮艦。

在很多資深的多炮塔密心中,發生在南太平洋的這場海戰,才是鐵甲艦登上舞台的首戰!

縱觀那個時代的智利,無論你怎麽繞來繞去,都繞不開一個關鍵的詞,硝酸鹽,也就是平日裏大家所說的硝石。

後世,大家對智利印象最深的似乎只有銅,占據了是世界百分之四十的銅,但其實在1910年前,智利的銅依然還是塵封在幹枯沙漠裏寶藏,那個時代的智利能讓世界記住的,只有占據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硝酸鹽資源!

1890年初,智利向英國出口的硝石占據了其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三,造成了智利對英國的依賴比印度更嚴重,加上通過戰爭,智利壟斷了全球硝石市場,在出口單一,經濟單極化的不利情況下,也獲得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財富。

當然,其中占據利潤大頭的依然是英國,僅僅英國人約翰.托馬斯.諾斯一手創立的利物浦硝鹽酸公司,就帶走了百分之四十的利潤,但即便是這樣,智利依然依靠著硝酸鹽,成為南美最強的國家。

也正是這個時候,何塞.曼努埃爾.巴爾馬塞達總統登上了舞台,他推出了智利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建立新的工業部,完善國家的基礎建設,改革了教育,甚至還首次繞開了英國向德國貸款,建立了大量的工廠,甚至還打破了英國在智利國家鐵路上的壟斷!

最後,巴爾馬塞達還宣布,要將所有的硝石資源都收歸國有,但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他成為了硝石商人們的眼中釘,被充斥著商人和野心家的國會冠上了獨裁和叛國的罪名!

也正是這個時候,原本並不起眼的塔爾卡瓦諾港,依靠源源不斷地硝石利潤,加上智利人對海軍的一貫重視,又和英國處於蜜月期,所以這裏已經成了一個擁有大型幹船塢、修理廠、鋼廠、兵工廠、倉庫和海軍兵營的重要海軍基地。

由於智利國土狹長,海防一直被視為智利國防建設中最重要部分,年軍費的四分之三都被投入了海軍,所以使得智利海軍一直在南美地區名列前茅,即使放在後世,那艘和埃斯梅拉達號同名同姓的訓練帆船,也是堅持環球航行訓練的常客,還多次來到中國訪問。

至於選擇與智利海軍合作,李大少爺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除了巧合的發現西蒙斯,猜到對方要賣戰艦這點外,最終的原因恐怕就是智利海軍本身的實力了。

智利海軍,這個有著傳統海軍理念的南美國家,因為龐大的硝酸鹽這一重要資源,剛剛和秘魯,玻利維亞之間結束了歷史上第一次鐵甲艦交鋒,作為最終的勝利者,擁有豐富的海戰經驗,而隨著埃斯梅拉達號的服役,以及著名海軍上將托拉雷依靠硝酸鹽帶來的巨額利潤,一次性在歐洲歐洲簽訂了增購2艘防護巡洋艦、2艘魚雷艦和1艘新型鐵甲艦的合同,智利海軍已經成為了南美最強大的海軍,暫時沒有之一!

在這個時候,既然暫時無法安排人員在英國,法國等這種海軍強國中學習,那麽依靠在戰火中錘煉出來的智利海軍,來鍛煉自己手下,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國會和巴爾馬塞達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難以調和的階段,眼看著氣氛越來越緊張,那位在戰火中一步步走上將軍位置的豪爾赫.蒙特會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呢?

隨著埃斯梅拉達號緩緩駛入塔爾卡瓦諾,李默發現自己的心情也緊張到了極點,雖然他知道豪爾赫.蒙特和支持他的國會最終獲得勝了,可當他真正身在這個局中時,才發現自己也不是銅澆鐵鑄的。

巴爾馬塞達?豪爾赫.蒙特?

猶如桌子上擺放的兩個同樣誘人的紅蘋果,讓人難以抉擇!

隨著埃斯梅拉達號的一聲汽笛,李默合上了情報部緊急收集的關於智利的資料,事實上這份資料還比不上他對智利這段歷史的了解,作為後世人,在他看來,巴爾馬塞達可以算作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就猶如後世那位和美國總統叫板,要比試誰在任時間上的查韋斯。

但李默還是搖了搖頭,現在是1891年,是日不落帝國最輝煌的年代,是列強們舉這刀叉進行盛宴的年代,這樣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地區國家,擁有超越自身能力的,令人眼紅的壟斷性戰略資源與其說是幸運,還不如說是悲哀!

巴爾馬塞達和即將開始的智利內戰,與其說是獨裁與反獨裁的抗衡,還不如說是帝國列強對資源分配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