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遠東陰霾再起(第2/3頁)

孫九功也立刻將這三萬人重新打散,分別組編為新華帝國皇家陸軍第二至第四騎兵師,不過他並未選擇在庫倫對這些蒙古族騎兵進行訓練,而是當半個月後,第二批一個陸軍團抵達庫倫後,立即將庫倫防務交給了步兵,自己則帶著四個騎兵師和十輛夜貓連夜向西,會合西北軍主力。

這次千裏突襲的大膽行動,等於一舉搞定了整個北方,讓孫九功名燥新華軍的同時,也為總參和首相府帶來了一連串的頭疼和煩惱。

總參頭疼的是新增三個騎兵後的整編,訓練和武器物資配送,要知道從山西出發抵達銀川的道路很難走,想把三萬人的武器彈藥全送過去,沒幾個月根本辦不到。

不過這倒是也給了西北戰區一個休整的機會,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磨去那些蒙古族騎兵身上的劣行,把他們打造成真正的戰士。

至於首相府方面,經濟和建設方面也還好說,鐵路延伸至庫倫甚至唐努烏梁海的計劃本來就有,只需要把鐵軌一直往下鋪過去就行了,除此之外建設部那些雄心比天還高的年輕人們,更是提出了一個更大的環蒙古乃至西伯利亞鐵路計劃。

環蒙古也就算了,環西伯利亞?

“這不還沒到手呢嘛。”得知了這個鐵路計劃後,李大少爺羞羞答答的找到李恩富,逼著他同意簽了字,還主動加大注資已經快完成北方建設的北方鐵路公司,準備繼續向北推進。

但在行政和如何善後上,卻是讓包括李恩富在內的首相府大員們絞盡了腦汁,要知道蒙古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部落分散,即便最大的土謝圖汗部落因為汗王在自己手中控制著已經投降,但依附在他身邊的小部落就多達十幾個,分散在數萬平方公裏的草原和戈壁上,如何管理他們成了當務之急。

除了管理外,如何把大部門蒙古牧民都引到自己這邊,成為新華的支持者更是個大難題,要知道蒙古族牧民識字率比漢族更低,絕大多是依然是身份低賤的農奴,經濟上又更容易受天災的影響,所以這都快把李恩富愁死了。

最後不得已,他值得去求教和建設部年輕人們一起在圖紙上畫圈圈的李大少爺,最後李默在結合了後世的經驗後,很快就提出了三個指導意見。

第一,將蒙古劃分為東蒙,中蒙和西蒙三個省份,從行政上割裂開蒙古各部的同時,也更方便與管理。第二,立刻召開蒙古各部族大會,利用大會的機會,簽署法律形式的文件,並且通過這種手段,確定蒙古屬於大中華家族一員,並且蒙古是新華帝國永不可分割領土的地位,省的老有人動歪腦經。

如果說前兩條還算溫和的話,那麽第三條就連李恩富都拍案叫好,那就是立刻以行政和軍事手段,從法律上解放全部牧民農奴,至於那些部落的汗王們,考慮到現實情況,將改汗為官,暫由他們和派去的官員共同管理牧民,由於官員是不能世襲且有任期的,所以等於慢慢架空了他們手裏的權利。

這樣一來,等到所有牧民都知道自己已經脫去了奴籍,不需要再向老爺們繳納牛羊,所有畜牧收入都歸自己後,這些人對新華的認同感肯定也會大幅上升。

至於教眾問題,這個李默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畢竟藏傳佛教在蒙古承襲千年,早已深入每個牧民心中,所以按照老辦法,加以行政手段限制傳教的規模,不準在建造寺廟,同時加大世俗教育,讓所有人都明白,信仰是好的,但不能違背國家法律,當教義和國家民族沖突時,則必須以國家為重。

作為轉世之人,李默見過很多宗教沖突的案例,還知道很多打著宗教幌子分裂政權國家的事情,所以他對少數民族原則是必須堅持世俗化教育,堅持民族平等,絕不能搞包括自治在內的任何特例,比如你可以尊重蒙古同胞佩刀的習慣,但如果他們拔刀相向,無論是對待任何民族,都必須按照法律嚴加處理,而不能以宗教或者民族習慣息事寧人。

同時,各族的民族學院在學習本族文化的同時,必須強制性學習漢學,只有真正的讓中華民族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才能真正促進國家發展。

當然,對於一些頑固不化的分裂和極端民族主義者,李大少爺是不在意舉屠刀的,這還是1899年,不是一百年後還講什麽人權,所以他立即下令,在召開蒙古各部大會的同時,召集蒙古喇嘛各派領袖,一起公審哲布尊丹巴勾結俄國人,企圖分裂國家的罪行,借機讓所有人都知道國家對於民族和宗教的政策後,還準備將包括哲布尊丹巴在內的三千分裂分子,處以流放。

當然,不可能流放到俄國去,那樣等於給了俄國人扶持的借口,李大少爺選在了自己監管的四國島,既然他們那麽喜歡傳教分裂,那就去糟蹋日本人吧,至於日本是不是會接受藏傳佛教的滲透,這個就不歸少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