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該為戰後打算(第2/4頁)

反觀自己這邊,也好不到哪去,雖然晚一年加入戰爭,但實際上軍備從歐洲開戰那天起就加強了,14年英國14億英鎊,自己其實也拿出了60億之多(藍幣和英鎊,前文設定,約合1:7),15年自己這邊也增加到了80億,16年還未結束也實際使用了97億之多!

雖然有裝備優勢,也沒有陷入最好資金的對峙塹壕戰,但軍火消耗實在不是小數目,何況優勢裝備都是錢堆出來的,即使沒有利潤,但工人基本工資也還是要付的,就算用戰俘也是要用糧食供養的,以一架鯤鵬轟炸機為例,從厄瓜多爾輕木砍伐開始計算,所耗資金足以讓美國制造20架他們最新的寇蒂斯D300轟炸機。

更別提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的武器裝備了,最近三年來,光是軍隊采購的卡車訂單總數就超過20萬輛,飛機1.5萬架,坦克裝甲車9000輛,軍艦270艘之多!

再加上糧食,後勤彈藥和保障所需的油料等等,如果不是前幾年趁著經濟高速增長,利用國際貿易中賺取的一些遊離資金不間斷囤積,說不定軍費還要增加很多。

在外人看,這些數字枯燥無比,但卻是戰爭走勢的體現,如果沒有新華,德國前期的優勢必定會被協約國用錢蠶食回來,最終必敗無疑!

只是他沒想到,現在眼看著登陸美國了,還以為能松口氣,卻沒想到軍方還在增加預算,的確讓他有些為難了。

錢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沙皇那點黃金看似一千多噸的,換成藍幣也就十幾億,還不夠塞牙縫的,軍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發行債券和民間捐助三方面。

現在國內經濟發展陷於停頓,消費和商業活動遭到了極大遏制,國家財政收入幾乎等於零,連農業也因為近千萬青壯勞動力應征入伍變得有些萎靡,而且這還是加倍的,因為他們不僅不能生產,還需要國家去養活,等於一人消耗2份!

而且這僅僅是軍方一家的預算,國家那麽大,不可能都為了打仗,即使現在全國各省的建設幾乎陷於停頓,但有些項目卻不能停,比如西西伯利亞鐵路工程,西南太平洋島嶼海港清理等都是急需的,還有不時發生的自然災害、教育等一些不可挪移的項目。

最能直接體現經濟晴雨的就是從1910年開始統計的國民生產總值數據,從10年到14年,這個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但到了15年猛降到百分之2.3%,今年雖然還有一個月才結束,但前三季度已經下降到了負11%!

17年雖然還未開始,但按照他的經驗,撥出這筆經費的話肯定要超過負20%這個警戒線!

即使戰爭如預期般在18年能結束,也不代表經濟就可以立刻回升,戰爭時期天量的軍隊和政府訂單,的確是極大促進了制造業等相關行業,但同樣造成了畸形繁榮,一旦戰爭結束,沒有了政府和軍方的天量訂單,這些企業和工廠的生存也將面臨危險,大量工人會失去工作。

就算有戰爭紅利、新土地和人口緩沖,也至少要兩三年後才能逐步恢復。

當然,不是說戰爭中沒有賺錢的機會,比如最近開始的中東和美洲大宗貿易,成套機械開始回升,向各國提供的貸款利息每年都可以收回部隊,但這點數量連解渴都不夠,而且在他看來其實還有很多手段沒用上,就比如德國一直渴望得到飛機和坦克技術,如果準許出口的話,將是一塊難以想象的利潤,可皇上和軍方那邊遲遲咬著沒松口,也就無從在談了。

“怎麽,有難度?要不我去找參謀部讓他們在縮減一些。”見到梁敦彥遲遲沒說話,唐紹儀遞了支煙給他。

“困難是困難,但還沒到委屈了軍隊的時候。”梁敦彥笑了笑,雖然他對這份預算不是最滿意,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工作重點是什麽,勝利是將士們拿命拼來的,他們這些後方的人咬著牙放點血並不算什麽,何況與歐美相比,新華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光是一個澳大利亞,就是全部軍費的幾百甚至幾千倍了。

“那你……”點上煙後,唐紹儀眯起了眼睛,忽然吐出了兩個字:“德國?”

“嗯。”在唐紹儀面前,梁敦彥不用隱瞞什麽,抽著煙道:“不瞞首相,和英美比,我還沒到哭窮的時候,要真把我逼急了,我直接把西南太平洋上那些島嶼和澳大利亞拿出來賣了。”

“你……行!”這個回答,讓唐紹儀也是直摸額頭,沒想到梁敦彥連這都考慮到了,要真是按照他說的,把島嶼拿出來賣,別說百來億了,恐怕賣出個上千億都不成問題。

梁敦彥也被突然閃出的想法惹笑了,呵呵道:“當然,前提是皇上別把我大卸八塊。”

“哈哈,不會,絕不會說不定皇上還幫著你吆喝呢。”以唐紹儀對李默的了解,吆喝叫賣是絕對有可能的,只是買主非常難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