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瓜分完畢

九月初的北方,很多地方都已經入秋,但地中海上卻依然炎熱,火辣辣的太陽照射人身上,就像被扔在了炭火裏,海灣內傳來的陣陣吆喝聲,更為這股熱浪平添了幾把火。

這裏是位於馬耳他南部的馬爾薩什洛克灣,和北面的瓦萊塔不同,這裏居民稀少,也沒什麽很好的碼頭設施,但卻有個極佳的天然港灣,德利馬拉角和本埃薩角就猶如巨人的兩個臂膀,將一汪深藍懷抱了起來。

在初步勘測了馬耳他的地形後,帝國皇家海軍和總參謀部便改變了主意,將基地選址從瓦萊塔搬到了這裏,一來可以避開北面人口較多的居住區,二來這裏水深足夠,條件也很好,而且海灣右面還有一大片背靠山脈的平整地,非常適合建設空軍基地。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馬爾薩什洛克灣缺乏良好的基礎設施,除了幾個漁船碼頭外根本沒什麽深水設施,從頭修建代價不小,尤其是國內至這裏的海路實在是太遠,所以要想修好基地就必須依靠奧匈或者奧斯曼的物資支援,尤其是水泥和鋼材。

至於人力,這個年代根本不缺,除了幾千印度戰俘外,還有上千被俘的意大利水兵,數千人的賣力工作使得馬爾薩什洛克灣看起來就像是個大工地。

嗚嗚的汽笛聲中,三艘大型遠洋貨輪在驅逐艦的保護下緩緩駛入了海灣,由於深水碼頭還沒建設好,所以大型船舶抵達後需要依靠小船接駁卸貨。

船隊送來的大都是糧食、燃油的必需品,因為需要維持北美戰區的需要,加上支援歐洲戰場,目前新華可用的運輸船已經不多,新華輪項目雖然到達了集中交付期,但也基本上是下水一艘被拖走一艘,根本沒有喘口氣的機會。

貝特曼猜得不錯,其實新華也已經在超負荷運轉,開戰以來連續作戰,加上又都是長距離的跨洋作戰,物資消耗比起德國在家門口作戰只多不少,即使早很多年就開始儲備,也經不起連續兩年的虧空。

外人看來因為得到了美國和沙皇黃金,又獲得了澳大利亞,現在還在從美國和世界其它占領地上瘋狂掠奪,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船只從加利福尼亞、甚至已經控制的墨西哥灣內拉回上百萬噸的機器、礦石和物資,更別提近在咫尺,曾被英國譽為王冠上的明珠印度半島了,但問題是,這些東西並不是搬回來就馬上能夠裝備軍隊的。

打個比方,你獲得了黃金後必須先把黃金入庫印刷成紙幣,然後用紙幣去采購炮彈、子彈、去購買供應軍隊的物資,而後面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制造的。

目前國內武器已經在向技術優勢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開始逐步的淘汰低技術的武器和裝備,全力制造最新一代的武器,只是制造這些武器需要工人們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術,加工水平要求也很高,這樣又會耽誤一些時間。

帝國不是打不起,也不是沒錢,而是造不動了。

以前一架獵鷹雙翼機只是千把元,但現在一架野馬戰鬥機已經近十萬,工更是復雜了百倍,放在以前四大飛機制造廠生產木質雙翼機的話,至少不會比現在的英德速度慢,但是造現在這些飛機速度就一直不算快,更別現在又加了更加復雜的雷神大型轟炸機了。

將物資和財富轉化為生產力需要足夠的時間,可偏偏戰爭不會給你時間,要不是皇上早十年就開始儲備炮彈等物資,和平時期超規模采購坦克、飛機和大炮,建造了一批領先的艦艇,現在最多只能控制太平洋,印度洋或許能插插手,但登陸美國、進軍大西洋和地中海基本就是做夢了。

說到底,隨著戰爭深入,各國的工業能力差距還是逐漸顯現,在此項上被硬生生拔高的帝國逐漸顯露出了頹勢,要不是人口優勢,不至於向歐洲那樣有能力沒人力,或許也不可能走到現在。

望著開始卸貨的船隊,古君霍輕輕嘆了口氣。

正是因為工業制造能力達到了極限,又需要維持北美戰區龐大的消耗,使得在伊奧尼亞海海戰獲勝後,總參謀部開始主動減少了對地中海的投入,第七艦隊得到的補充也少了很多,雖不至於影響作戰,但對於修建這種大型基地來說,就有些困難了。

古君霍想了想,還是不放心決定去看看進度,恰好參謀長周成也走了進來,兩人便一起向碼頭走去。

“奧匈帝國答應提供的水泥還沒到嗎?”

看到空軍基地至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碼頭和海軍設施還基本是個骨架,古君霍心底更著急了,連忙說道:“等會再去催催,這已經晚了足足快10天了。”

由於從國內運來太遠,所以新華政府之前和奧匈帝國達成了以糧食換取工程物資的合約,最主要的就是水泥等建設物資,只是奧匈帝國的提供速度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加上或多或少還摻雜了些政治因素,所以古君霍也不禁有些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