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美國人的核反應堆(第3/3頁)

1942年6月17日,布什送給羅斯福一份原子彈計劃現狀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制造用於戰爭的核武器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並詳細說明了生產這種武器的方法,在報告的最後,布什建議“及時把它制造出來以影響當前戰爭的結局。”羅斯福批準了該報告,次日美國陸軍後勤部參謀長斯泰爾少將指定工兵上校馬歇爾主管建設一個工程區,來“執行陸軍在原子能發展方面的職責”。從這一天開始,“曼哈頓工程”正式啟動。當然,此時該工程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代用材料發展實驗室”,直到該年8月,項目負責人之一格羅夫斯上校擔心這個名字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建議以馬歇爾上校的辦公室所在地曼哈頓命名,於是“曼哈頓工程區”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一系列協商,美國財政部同意提供價值3億多美元的4.7萬噸銀幣和3.9萬噸銀錠(美元銀元券紙幣的準備金),條件是在戰爭結束後6個月之內歸還同等數目的白銀。這些銀幣和銀錠從西點銀庫中提出來,在嚴密的保護下運到美國金屬精煉公司鑄造為短銀條,道奇銅制品公司把這些銀條做成導流帶、磁鐵線圈以及類似的各種部件,最後交給阿利斯-查爾默斯公司制造電磁鐵。

在工廠投產的最初幾個月裏,格羅夫斯等人發現了一系列技術問題:磁鐵鐵芯的銀帶纏繞得過密,再加上用於冷卻的循環油中混進了鐵屑,造成了線圈短路;老鼠跑進了真空操作箱;鳥兒、暴風、雷擊使得電線短路……最後格羅夫斯不得不加強保衛及廢物回收措施,防止怠工者進行破壞(比如將鐵屑投入循環油中),同時規定每4周清理一次α車間,每兩周清理一次β車間。

氣體擴散工廠(K-25)的開工時間比電磁分離工廠晚得多,因為S-1委員會將其優先度排在了電磁分離廠和鈈工廠之後。該工廠的核心是幾千個分級過濾設備,每套設備裏都有用金屬濾膜制成的管子,由於涉及到許多當時最先進的化工技術,所以美國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聯合碳化物公司被指定為生產濾膜及級聯過濾設備的主要承包商,擴散泵則由阿利斯-查爾默斯公司生產。由於需要多種頻率的電源,更重要的是擔心供電線路遭到破壞,K-25工廠沒有使用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提供的電力,而是單獨建立了一座火力發電廠。為了確保安全,在幾百英裏的管道中一個氣孔都不能有,而且這些管道在投產前都經過了外科手術級的清潔工作,格羅夫斯為此又建立了專門的焊接和清洗車間……這樣,在投產之前,K-25工廠已經花了2億美元。工廠還建設了液體熱擴散車間,作為氣體擴散的輔助生產手段。海軍隨後資助了這一試驗,並在費城海軍船廠建了一個實驗工廠。建立一整套熱擴散生產設備的話,大約需要20到30億美元,但是該工藝可以作為取得低濃縮鈾的第一步工序,這樣就省錢得多。1944年夏天,代號S-50的液體熱擴散工廠在K-25工廠旁邊開工,前者利用後者的蒸汽,後者利用前者的粗制產品進一步提煉濃縮鈾。這樣,橡樹嶺就能為曼哈頓工程提供足夠的鈾,用於制造原子彈。

“依照當前已掌握的工藝,鈈生產是可以實現的,其成功的或然率為99%,炸彈的成功或然率為90%……在時間上,假設能夠得到連續不斷的全方位支持,1944年將會交出第一顆原子彈,1945年將達到每個月制造1顆的生產率……”阿瑟?康普頓在給羅斯福的報告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