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後宮之爭(第2/2頁)

杏貞拿眼看了看殿裏服侍的眾人,安茜會意,拉了帆兒和一群人出了宮殿,還帶上了門。

“臣妾實在是想著皇上您日夜煩心,所以才絞盡腦汁兒幫著皇上想了個法子,還被他人說這樣的閑話,臣妾覺得委屈。”杏貞含了一份哭腔,手指拿著帕子在緊緊地繞著,低著頭不說話,在裝委屈了。

鹹豐皇帝看見蘭嬪這幅模樣,不禁帶了上幾分憐惜之意,把杏貞的肩膀摟了過來,環著蘭嬪的嬌軀,溫聲撫慰:“蘭兒你對朕的好,朕自然知道,既然外頭的大臣說什麽祖宗家法,你以後呀,朕悄悄的來問你,你悄悄地告訴朕,咱誰也不告訴他!”

杏貞有些沉溺於皇帝的溫柔環抱了,聽到這最後的暗渡陳倉之策,心裏狠狠地冷笑了一下,紫禁城藏的住消息嗎,聽安茜說上次自己剛說完這件事,皇帝一回養心殿,消息立馬就在六宮傳出來了,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麽,只是突然和鹹豐皇帝聊起來了這個“祖宗家法”的事兒了。

“皇上,說到這個祖宗家法,臣妾倒是有一點自己的見解。”杏貞笑吟吟地說道。

“哦?”鹹豐皇帝聞著蘭嬪頭發上的秋蘭香味,隨口應了一聲。

“太宗爺那時候的四大貝勒議政是不是祖制啊?”杏貞扳著手指頭,一根一根的數著,“聖祖朝可是沒有軍機處的!”看著鹹豐皇帝聽到自己的先祖時變得嚴肅起來,就換了個輕松的角度來證明這件事,“咱們滿人入關得了天下之前,太祖皇帝可是每年都要去長白山祭祖,然後還要冬泳天池的!嘻嘻,皇上您怕冷嗎?”

鹹豐皇帝聽到冬泳臉色有點發白,“這話倒是沒錯,這些個以前都是沒的。”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列祖列宗們的情況和現在是不同的,所以呀,每朝都有不一樣的變化,有個詞不知道皇上您聽說過沒有,叫:與時俱進!所以呀,實在是沒必要拘泥於祖制!皇上您現在和康熙爺他那時候的情況差不多呢,三藩、準格爾、台灣前明余孽,您這裏呀有長毛逆匪,還有英法倆夷在海上當著跳梁小醜呢,對了,還有呢,俄羅斯也是一樣一樣的呢!”杏貞拍著手,“皇上這可是您向著聖祖爺看齊的機會呢!”

“與時俱進?唔,不錯就是這個理。”鹹豐皇帝拉著杏貞的柔荑,忍不住贊許蘭嬪,“真是朕的解語花也!”

“不過皇上。”杏貞繼續扮演著深明大義的解語花,“臣妾不願意皇上被外頭的閑言碎語煩擾,以後皇上要是有什麽事想考考臣妾的,咱們還是悄悄說!”

“好好,今天晚上朕就在這裏陪著你這朵解語花,楊慶喜,把今年山東新進的金絲小棗拿兩籠賜蘭嬪!”

“嗻!”

靠著鹹豐皇帝懷裏的杏貞得意地笑了,祖制不祖制的其實無所謂,重要的是要讓皇帝堅定一點,那就是來和蘭嬪我商量政事是沒存在什麽違反祖制的問題的,要毫無別扭感!“多謝皇上。”

壽康宮。

壽康宮首領太監叫做德齡,幹幹瘦瘦的,永遠閉著眼,似乎在打盹,德齡在皇太貴妃搬進鐘粹宮撫養鹹豐皇帝的時候,他就跟在皇太貴妃身邊了。鹹豐皇帝一即位,想讓德齡做養心殿大總管,德齡卻推辭著說自己“年老力衰,恐誤了皇上的大事”,堅辭不就,皇帝也不欲難為看顧自己多年的老伴當,便只是在西邊賜了一套宅子給德齡,讓德齡在壽康宮當差完了之後出宮就能有個歇腳的地方。

皇太貴妃跪在佛堂裏低著頭,正在叩拜著供奉的觀世音佛像,德齡匯報了貞嬪對皇帝勸誡的事兒。

皇太貴妃雙手合十,嘴裏低低的誦著佛號,香案上的檀香染得佛堂裏雲霧繚繞的,德齡說完了話,就默默地垂著手,等皇太貴妃吩咐。皇太貴妃良久不語,過了一會才慢慢把眼睛睜開,淡淡地說道:“知道了。”

德齡恭敬地回答:“那皇太貴妃,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皇太貴妃從蒲團上站了起來,德齡趕緊上前扶著,“哀家沒什麽意思,這事兒和我這個不住在慈寧宮的皇太貴妃有什麽關系?哀家又不是皇太後,犯不著和貞嬪一樣,為了所謂的祖宗家法和皇帝置氣,哀家只是有幸撫養了皇帝幾年,在這紫禁城裏頭沒那麽重要,也不能夠名正言順地管著後宮!”皇太貴妃轉身緩緩走到正殿外頭看著太陽光,用手搭了個棚往壽康宮外頭看了看,“你得空,把這件事悄悄地告訴儲秀宮裏的人,儲秀宮的那位自然會記得咱的好。”皇太貴妃轉過身,準備走進裏間打個盹,“到時候,要是和那個能幫著皇帝出主意的主兒搭上關系,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哀家估摸著能換個宮室住住!”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