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趁火打劫(三)(第2/3頁)

鹹豐皇帝瞧著那裏喘粗氣,杏貞瞧著皇帝的神色,得意地繼續循循善誘,“這塊地方可是聖祖爺都沒定下的兩國邊界,若是皇上不費吹灰之力,擇一親貴大臣,再派敢於任事、能言善道使節前去俄羅斯,據理力爭,再壓制以勢,說不定,皇上就能做出這堪和聖祖比肩的功績來!”

皇帝握住了拳頭,下了決心,“蘭兒你說的極是,朕馬上派人去俄羅斯,另外也令葉明堔即刻照會英法兩國,想必他們也會對著朕的旨意感恩戴德吧。”又是極為歡欣地瞧著杏貞連連點頭,“果然是朕的女中諸葛,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慶喜,去內庫,把昨個新疆將軍進獻的羊脂白玉頭面賞給皇後,真虧了你這玲瓏心思兒!”

“皇上何須謝臣妾,臣妾是皇上一手提拔上來的,這才厚顏坐了皇後的寶座,如何不能為了皇上分憂解難?臣妾只是讓皇上少操心罷了,幸好以前在外頭的時候這些事兒聽得也多,幫著皇上出了些主意,還好沒走大褶子。”杏貞謙虛地說道。

鹹豐皇帝寵溺地點了點杏貞的鼻頭,“那還是朕慧眼識英咯?”

“這是自然,好了,皇上,臣妾幫著您出了個主意,眼下就不煩心了吧?”杏貞眨了眨眼睛,“升平署的戲已經備下了,皇上若再不去,那裏的八仙可都要跪瘸了腿了!”

“好好好,朕和你去便是,蘭兒,你這日夜要操心後宮的事兒,又要幫著朕出主意,實在是難為你了。”鹹豐皇帝拉著杏貞的手,兩人緩步走出了養心殿。

“嚇,後宮能有什麽事兒,橫豎也沒什麽大事兒,偷懶就叫著貞妃妹妹和姐妹們一起料理著罷了,臣妾只照顧著大阿哥,平時空的很,正好多來糾纏糾纏皇上呢。”

“哈哈,蘭兒啊蘭兒,你總是這麽愛開玩笑。”

自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明、清兩代都是皇帝親理政務。雖說天子聖明萬能,但一個人畢竟忙不過來,在實際操作中逐漸形成了輔佐班子。這在明代為內閣,到了清代,除沿襲內閣外,康熙時出現了南書房,雍正時又設置軍機處。從性質上講,明代內閣、清代軍機處都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工作任務是為皇帝擬旨。明代的內閣大學士、清代的軍機大臣,也都是差而不是官,由皇帝欽定,不必循官場之例遷轉。但兩者之間最大區別在於,明代各地、各衙門的報告先交內閣,由內閣對此提出處理意見,謂“票擬”,再交皇帝審閱,批準後作為諭旨下達。皇帝若懶得動筆,可由司禮、秉筆太監代勞。這就出現一條縫隙,政務可以由內閣、司筆太監轉化為諭旨。清代不同了,沿襲明代的題本制度(同樣交內閣票擬),到了勤政的雍正帝手中,大多變為奏折。奏折由具有奏事權的官員親封,由皇帝親拆,皇帝批閱後下發軍機處,由軍機大臣根據皇帝的朱批或面諭擬旨,再經皇帝批準後下發。在這種體制下,皇帝若不及時發下奏章,政務中樞即梗塞。至於皇帝批閱奏章專用的朱筆,太監誰也動不得,那可是殺頭的罪名。以一個人的精力和智慧,每天要閱讀、研究幾萬字的奏折,立即形成對策下發,還須召見京內外大臣,這確實超出了平常人的極限,近乎於對神的要求。當時人謂天子日理萬機、宵衣旰食,有時也不全是阿諛之辭。清代皇帝的享受是人間之最,清代皇帝的工作量也是人間之最。

若不是南邊勝了幾場大戰,如今的鹹豐皇帝早已就怠政了,靠著僧王和皇後幾人帶來的在軍事上的勝利,皇帝全靠著這些勝利才支撐到了現在,因是有望不動兵戈地收回庫頁島,若是心眼更大些,還能把尼布楚條約中兩國未定之歸屬的一塊地帶納入其中,正如皇後所說的,這可是直追聖祖的功績!鹹豐皇帝心頭火熱的先召見了幾個軍機的大臣,有些個迂腐的老儒連連勸誡,說什麽“天朝上國,不宜用此陰謀詭計”“蠻夷不識禮數,待其頓悟,自然會羞慚退去”這些就連皇帝都聽了絕對是不可思議不可能發生的事兒。

皇帝皺了眉頭,恭親王雖然對著軍機的老頭子們的陳腐之言不以為然,但是對著皇帝的主意也不甚看好,躬身對著皇帝說道:“皇上,奴才以為,這主意雖然尚可,可咱們對著俄羅斯和英法兩夷在西邊的克裏米亞戰況尚不清楚,熟悉俄羅斯政事的人眼下也一時半會找不到,若克裏米亞只是小小的區部之戰,不是傾俄羅斯全國之力的大戰,咱們一頭和他們碰了上去,恐怕這金陵的發逆,就要趁著咱們南北一起開戰的時候兒得意了去了。”

“老六你這話擔心的極是,不過既然有如此好的機會在此,不做些什麽朕心實在是不甘,罷了,朕再想想,你們跪安吧。”鹹豐皇帝長籲了一口氣,揮手叫軍機的人退下了,恭親王領著一班軍機大臣跪下叩首便無聲退下,只留下皇帝一人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裏頭沉思不語,想了一會,還是覺得此事正如奕所說的,雖然堪做,但是前景尚不明確。